社論/擺暝是常民生活的節慶 也是馬祖傳統文化底蘊

  • 2024-02-25

     傳統農曆年總是從除夕開始,圍爐、家人團聚,再到大年初一拜年、參加廟會、年初二回娘家、初五開工、初九拜天公,再到元宵節,彷彿要看過了花團錦簇的花燈,整個年節才算是圓滿的畫上句點。馬祖更是如此!雖然春節假期早已結束,但對馬祖人來說,這個年還沒過完。馬祖人重視元宵,非得等到元宵歡慶一場又一場「擺暝」,這個新年,才算真正落幕。這整個節慶般的儀式,帶著濃濃的地方傳統文化底蘊。

    「擺暝」唸成「北慢」,意思是整夜祭神不睡覺,熱鬧一整晚。馬祖人承襲了閩東的傳統,在元宵節前後不但到處掛滿風燈,入夜燈火通明,各村的廟宇也都擺上豐盛的祭品,請出神明遶境,互相較勁鬥陣,從早到晚熱鬧非凡,鑼鼓不絕。

    元宵節的賞花燈、提燈籠,特別有一種儀式美感的活動。在沒有現代電燈的農業時代,寒冬之夜,提著小小燈籠,那是昔年農村美好的回憶。這些儀式,看似平凡,卻蘊涵著常民的願望與祝禱,更是美好文明的傳承。而年節中的每一個日子,也都有著它的意義。像除夕開廟門,彷彿新的一年來臨。像年初一至寺廟祈福,也象徵人們願意從善念開始,祝福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闔家安康。元宵佳節,人們提著燈籠走過街道,欣賞花燈,不僅是農業時代開啟新一年的大地春耕,更重要的是,對天地的一種感念。

    在元宵節期間,馬祖列島各鄉都有熱鬧擺暝廟會活動。一連串迎神廟會活動,貫穿馬祖的整個新春期間,獨特的「擺暝」活動,儼然已經是馬祖慶元宵的主題特色,營造出大異其趣的特殊民俗風情。尋找地方特色,結合產業文化並加以行銷推廣,成為台灣近年來許多縣市政府、地方社區積極發展與振興地方經濟的主要策略,其具體實踐就是各地上演一個接著一個的節慶活動。馬祖沒有例外,近年來也是積極行銷馬祖慶元宵「擺暝」活動,甚至推出媽祖文化祭活動,藉由宗教信仰的魅力吸引國人的注意,打開馬祖能見度,促進馬祖觀光發展。

    馬祖擺暝祭典習俗由來已久,鄉親社友的投入,深化為馬祖祭典文化最大的特色與力量,並獲得文化部登錄為重要民俗,並正式登錄為全國第21項重要民俗,成為馬祖地方重要的文化資產。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文化特性,愈是在地化的文化產業,越具有地方依存性及地方特色。

    從「地方」出發的節慶活動,確實是吸引外在目光的好生意,地方特色結合社區力量,讓地方節慶活動逐步成為更具發展能量的在地文化創意產業,同時注入文化創意的精髓,才能賦予節慶活動的生命力與競爭力。慶元宵「擺暝」是馬祖最傳統的節日,和農曆新年連結,不僅是一種常民生活的節慶,更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承,以及民間濃濃的情意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