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綠生活」環境教育推廣課程 首場仁愛村起跑

  • 2025-08-11
講師吳嘉莉引領社區居民設計低碳飲食菜單,讓大家輕鬆理解並內化淨零理念。(圖/文:王致潔)

講師吳嘉莉引領社區居民設計低碳飲食菜單,讓大家輕鬆理解並內化淨零理念。(圖/文:王致潔)

 【記者王致潔報導】昨(10)日,國家環境研究院在南竿舉辦「淨零綠生活」環境教育推廣課程,以仁愛村為首場起點,接著在介壽村與馬祖村舉辦,深入社區、貼近居民生活,讓淨零觀念不再只是抽象理念,而成為日常可實踐的行動。此系列課程由環境部指導、國家環境研究院主辦、連江縣環資局與南竿鄉公所協辦,由國家環境研究院的種子講師吳嘉莉、陳舒潔引導居民理解氣候變遷的基礎概念,強化其對天氣變化、能源使用、飲食習慣與個人生活方式間的連結。課程吸引許多鄉親及親子踴躍參與。

 課程中,講師深入講解了淨零綠生活推動措施(草案),強調從六大面向、共31項具體措施來落實低碳生活。內容涵蓋低碳飲食、綠色設計與居住品質、低碳運輸、使用取代擁有、全民對話等主題,從日常飲食選擇到居住空間規劃,再到公共運輸與資源共享,皆提供實際可行的方案。講師透過圖示與實例說明,引導學員思考自身行為對環境的影響,鼓勵大家從生活中落實淨零理念,共同邁向永續未來。

 他們還特別講解哪些食物屬於高碳食物,例如牛、羊肉與長途運輸、加工包裝的食品等;同時提供低碳食物的範例,包括在地生產的蔬菜、水果、豆類和家禽魚肉等。在之後的小組實作環節中,各小組依據講師分享的高碳與低碳食材概念,自行設計一桌完全採用低碳食材的菜單,並且必須標示出每道菜用的食材來源地。這一創意挑戰不僅加深居民對碳足跡與飲食之間關係的理解,也促進對本地食材的認同與應用。

 透過這樣寓教於樂的互動形式,居民們在分組討論與設計菜單之中,更真切地感受如何從選菜、搭配到標示原產地的選擇,都能為環境減負。同時,每位參與者只要參加遊戲互動或問答,就能獲得一份小禮物,象徵每個微小行動都值得被讚賞與鼓勵。

 這場系列活動不僅加深居民對淨零、低碳生活的認識,更透過具體的菜單設計實作,將理論轉換成生活力;希望幫助每個人在日常中,為自己的健康與地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