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春夏飛抵東引小紫澳築巢的黑尾鷗,繁殖期間再度受到極端天氣影響。7月連續遭逢兩場強降雨,幼鳥尚未學會飛行即失去巢穴,親鳥見幼鳥難以保全,只能陸續棄巢離去,分批撤離東引。
今年7月上旬,受颱風「丹娜絲」掠過與西南氣流影響,東引地區出現一小時降雨量突破90毫米的強降雨;未料7月27日清晨,又迎來第二波暴雨。黑尾鷗通常在懸崖平台或海岸草叢中築巢,儘管能有效避開人為干擾,但對於短時強降雨毫無抵禦能力。
據觀察指出,第一場大雷雨過後,黑尾鷗族群數量便明顯減少。即使部分幼鳥成功度過第一波風雨,但面對尚未具備飛行能力、巢穴又幾乎沒有遮蔽的現實情況,在第二波更劇烈的降雨中,倖存機會渺茫。親鳥見幼鳥難以保全,只能選擇提前棄巢。
依照往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應是黑尾鷗幼鳥練習飛行、準備離巢階段。當所有幼鳥都能獨立飛行時,族群才會陸續離開繁殖地。黑尾鷗每年在東引繁殖,時序剛好落在梅雨季與颱風頻繁時段,歷年來繁殖失敗紀錄多於成功紀錄。
繁殖期遇暴雨 東引黑尾鷗七月下旬全數撤離
- 2025-08-11
繁殖期間遇暴雨,黑尾鷗族群在7月下旬已全數撤離東引巢區。(圖: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