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戰地文化景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亮

  • 2011-12-22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舉辦的第十七屆大會中,成大建築系教授傅朝卿受邀發表以馬祖為題之論文,讓來自全世界的世界遺產專家都認識馬祖戰地文化景觀,簡報內圖為馬祖北海坑道。(圖:文化局提供)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舉辦的第十七屆大會中,成大建築系教授傅朝卿受邀發表以馬祖為題之論文,讓來自全世界的世界遺產專家都認識馬祖戰地文化景觀,簡報內圖為馬祖北海坑道。(圖:文化局提供)

 【記者劉秋月/南竿報導】馬祖戰地文化景觀成為台灣第一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堂發亮的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協助馬祖進行「馬祖推動世界遺產計畫」的成大傅朝卿教授,在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舉辦的第十七屆大會中,受邀發表以馬祖為題之論文,讓來自全世界的世界遺產專家都認識馬祖。
 傅朝卿教授以「從軍事前線到冷戰遺產地-馬祖列島作為永續觀光島嶼的可行性研究」為題的論文,正式在ICOMOS第17屆大會中,於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堂內發表,讓馬祖戰地文化景觀成為突破外交困境,第一個正式的於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堂內發亮的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馬祖地區於2010年以戰地文化入選為台灣世界遺產的潛力點,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籌備處的支持之下,文化局於98-99年進行了連江縣世界遺產推動計畫,針對馬祖現有的軍事文化遺產進行調查研究;99-100年推動的重點在於讓地區民眾加強對於世界遺產的認知與參與度,並於99年在南竿、北竿、莒光分別召開「推動馬祖軍事文化景觀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社區公聽會」。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傅朝卿同時身為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及國內文資保護委員會成員,他非常認同馬祖進行世界文化遺產的申請登錄工作,並接受文化局委託,協助馬祖進行「馬祖推動世界遺產計畫」,計畫以五年為期,希望建立初步的馬祖世界遺產潛力點的基礎資料、成立推動小組進行各項協調整合管考、協助民眾對於世界遺產的認知與認同等工作。
 傅朝卿曾表示,馬祖戰地文化景觀要從世界歷史的脈絡來觀察,馬祖位於太平洋防線上,在冷戰時期具有重要戰略位置,而現存軍事景觀價值完全不輸柏林圍牆、板門店及古芝地道,所以馬祖的戰地文化景觀,更應該作為冷戰時期的直接證據而被妥善保存。
 而台灣自從於民國六十年代初,退出聯合國之後,就一直無緣參與聯合國相關的各項活動。近年來雖然民間發起重返聯合國的運動,但是在中共打壓之下,機會更為渺茫。但十二月二日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的師生卻成功的站上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堂,為台灣的文化資產發聲。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成立於1965年,是全世界位階最高的文化資產委員會,更是世界文化遺產建制中,擔任重要協力諮詢任務的國際組織。這個委員會目前有一百多個會員國,每三年輪流在全世界各地舉行大會暨科學研討會,今年為第十七屆,原本將於伊朗舉行,不過卻因為伊朗局勢不安而決議移回位於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一共有來自109個國家的代表1219人參加,為ICO-MOS成立以來參加人數及國家最多的年會。各國出席者都為該國ICOMOS國家委員會會長,副會長以及國際各重要組織及委員會主席。
 ICOMOS每一次大會都會同時選定一項主題舉行一場學術研討會,今年以「文化遺產作為發展動力」為主題的研討會,一共收到五百多篇來自於世界各國專家學者投稿的論文,經過兩階段匿名審查後,一共接受了一百二十篇左右的論文,台灣一共有五篇論文通過審查,其中傅朝卿教授以「從軍事前線到冷戰遺產地-馬祖列島作為永續觀光島嶼的可行性研究」為題的論文,正式的於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堂內發表,馬祖戰地文化景觀成為突破外交困境,第一個正式於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堂內發亮的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發表後得到很大的迴響,擔任傅教授發表場次主席的ICOMOS「文化觀光國際委員會主席」英國籍的米勒女士(Sue Millar)與同一場次發表論文的「文化景觀國際委員會」主席西班牙籍的盧恩格女士(Monica Luengo)都異口同聲讚美馬祖戰地遺產的豐富度與獨特性,具有世界級的意義與價值,也都表達很有興趣到馬祖一睹戰地風情。馬祖戰地文化景觀作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國際上發亮,不但為馬祖本身增光,也為台灣增加更多的國際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