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小常識

  • 2009-03-21
 馬鈴薯一直被視為只含高澱粉的碳水化合物,只能作為主要熱能來源,營養價值長期被忽略。隨著營養學家的研究,它的優點一一被呈現,馬鈴薯含豐富的B群維生素,包括B1、B2、B6和泛酸,蛋白質含量在根莖類作物中,應該是最高的,氨基酸符合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如鈣、磷、鉀、鎂、鐵及優質纖維素也不缺。另含豐富的維生素C,只要一顆馬鈴薯就足夠一半的每日需要攝入量。
 最讓人放心的是脂肪含量只佔0.1%,可以吃飽又不怕發胖,馬上成為最偉大的明星食物,但若因炸薯條而體重失控,那也不是馬鈴薯的錯,炸薯條有百分之四的吸油率,換個吃法就安啦!
 若不想浪費馬鈴薯的所有好處,最好連皮一起用烘或蒸的方法烹煮使用,因為馬鈴薯皮中含有咖啡酸及阿魏酸,紫皮及紅皮的馬鈴薯還含有花青素,這些都是防癌的成分。
 中醫方面認為,馬鈴薯性味甘平,具有益氣健脾、消炎解毒和胃調中功效,因此常吃馬鈴薯可以延緩老化,減少脂肪攝入,養護脾胃,益氣潤腸。
 唯一要小心的是發芽或變綠的馬鈴薯,馬鈴薯含有天然微量的茄鹼,由於含量很低並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但是如果馬鈴薯沒有冷藏或避光,則會啟動馬鈴薯白澱粉質轉變成葉綠體的機制,或造成馬鈴薯出芽繁殖,將使得茄鹼大量累積而造成馬鈴薯發芽或變率,此時茄鹼可能高於人體容許值,而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選購馬鈴薯時,需注意表皮應細緻無受損,有淺褐色光澤,無新芽,具硬實感,購買後切勿任意放置在陽光或強光下,應儘量冷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