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島 策展人陳敬寶用鏡頭「看見北竿」

  • 2025-06-27
 透過三十年前的老照片,喚醒許多鄉親記憶深處的日常片段。(圖:陳敬寶)

 透過三十年前的老照片,喚醒許多鄉親記憶深處的日常片段。(圖:陳敬寶)

 【記者江奉軒報導】2025年馬祖國際藝術島【迴島嶼吧】策展人陳敬寶,近期在社群媒體上發布多張三十多年前的馬祖黑白老照片,喚醒許多鄉親記憶深處的日常片段。作為一位藝術創作者與影像紀錄者,陳敬寶的創作旅程,始於書法與繪畫,轉而投身攝影,用鏡頭紀錄下屬於馬祖的時光軌跡

 陳敬寶是北竿在地人,國中畢業後以第三名成績保送至師範學校,21歲返鄉教書,教職經驗走遍西莒、南竿、北竿三島。當時民國78年返馬任教,隔年便拿起相機,記錄他所熟悉卻也正迅速變遷的土地。從前馬祖戰地政務時期,一般人家是不能擁有相機,所以以前幾乎沒有透過在地人的觀點拍攝日常的影像,只有軍方或軍方記者可以拍攝。很幸運的民國78年已經解嚴,馬祖處戰地政務到了尾聲時期,攝影的相關管制就沒有那麼嚴格,偶爾有一兩次會遇到軍方詢問,就以拍攝「鄉土教材」名義順利進行拍攝,因而留下了這樣難得的老照片。

 陳敬寶最初從繪畫、書法起家,但回鄉之後,目睹家鄉日常的純粹與快速變化,讓他開始將創作轉向攝影,並發願要用攝影來記錄常民的生活。他提及解嚴初期,各島之間交通仍不易,拍攝交通場景與島際遷徙的日常,是他最早開始攝影的計畫之一,因在教學期間常往返島際之間,就這樣拍攝了三年半並於第一年後在南竿辦了攝影展,他笑著表示「那應該是馬祖第一個攝影展。」

 「最有感覺的是這張拍攝運輸船艙門口的照片,當時台灣本島都是從半夜登船,並於船上睡一覺抵達馬祖。這張照片為一大早,幾位男性長者已提早將行李搬到門口,希望能搶在第一時間下船。他們神情凝重,沒有一絲愉悅氣息,還剛好有位長者正在揉眼睛,完全體現了當時搭船往返的辛苦,那是一種生活的堅持,也是島嶼移動的現實。」他細細回憶,當時就這樣用了廣角鏡頭捕捉了這珍貴的畫面。

 身為2025年馬祖國際藝術島【迴島嶼吧】策展人,今年以他的家鄉「北竿」為主題,聚焦夢境、信仰與集體記憶等面向。這次與另外四位創作家展出的十件作品,以影像和錄像為主要媒材,皆是為本次展覽量身創作或重新編排的作品。從民俗信仰到地方常民生活,從夢境神話到詩意廟宇,他希望透過動態與靜態的鏡頭語言,帶觀眾趨近這座島嶼多層次的文化與歷史記憶。

 「北竿既現實而冷冽,夢幻也詩意,充滿差異又混成的整體氛圍。希望這次的展覽,不論在地人或遊客,都能透過我們的影像,重新看見北竿、靠近北竿。」陳敬寶表示誠摯歡迎鄉親及遊客9月至11月期間蒞臨馬祖國際藝術島,認識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