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疫情影響,讓許多青年返鄉找尋新的出路,希望搭上地方創生的熱潮,注入不同的活水,翻轉外界對馬祖的印象,開啟事業新希望。舉凡在旅宿、文創觀光事業都有不少亮點,社會上也對青年的努力給予肯定。
但年輕與創意的熱血未必能與商機和永續畫上等號,關鍵繫於態度二字。走一遭傳統市場、或是老店,這些店家也許沒有資訊科技的發達、也許沒有絢麗招牌的吸引、更甭論質感與設計的講究,但能常存的店家,不外乎釀存著一份濃濃的人情味。商家業者會招呼客人,懂得與消費者話家常,天南地北的聊天,儘管可能對話內容僅為單純問候語;抑或是有耐心的傾聽與回應顧客的需求,得以滿足交易需求;乃至提供的商品是物超所值,讓顧客有值回票價的滿意。
青年們往往有許多的理想與點子,想要求新求變,但有時容易忽略掉互動上溫度的傳遞。儘管所推出的商品有相當的亮點與創意,讓消費者有前往一探究竟的吸引力,但有的顧客卻很可能僅消費一次就不願再訪。仔細窺探原因,不外乎是過於強調規定原則,毫無彈性空間,像是旅宿店家縱令已清理完畢,仍以管理便利為原則,堅持規定的入住時間才允許旅客入房,不願讓提早來玩的遊客得以有先行休憩的機會。又或特別像是餐飲商家,很可能因忙碌時而忘了微笑,臉上無光,缺乏親切的笑容與招呼,當消費者見到冰冷的肅顏,縱令再美味的餐點也難以有成為主顧的機會。此外,過於心急想要將本求利,不斷降低成本,以致不論在餐飲或旅宿經營,都讓性價比大幅降低。
這個社會環境絕對給與青年創業支持,也容許犯錯試誤的空間,但先決條件是自己要給自己機會,才能博得外界認同。在經營觀光旅遊業為大宗的馬祖,人際的連結與互動會是很重要的環節,口碑好壞很快將透過口耳傳播廣佈。縱使店家知名度再廣,但只要擺出晚娘面孔,相信也沒有顧客願意上門。年輕人要拿出活力與熱情,和來訪的民眾搏感情,用真誠與溫暖的態度來接待,哪怕只是短暫來買個東西、或是僅寐一宿,都要將他們視為座上賓來待之,切莫以做一次生意的方式來殺雞取卵。
經濟景氣波動下賺錢相當不易,再加上當前是個開放又多元競爭的市場,鮮少有獨佔商行能獨斷整體事業。但也因為如此,青年們在創業時更要拿出讓消費者感動的溫度,願意再回訪,讓自己的商品與事業得以聲威遠播,方為永續經營的正鵠。
社論/青年創業 態度壓倒一切
- 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