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道路上,我們經常會有這種感慨:如果當初做了某項選擇,該有多好;或者,如果當時沒做那件事就好了。
常聽到身邊的人反覆不停地追悔過去:如果當年我選擇出國讀書,如今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如果以前我就買房,現在就可以少奮鬥幾年;如果當初我就和交往中的女友結婚,現在一定會更幸福。事實上,時光不可能倒流,就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樣的一條河流。」原因在於,同樣的河道,第二回踏入的時候,原先的河水已經流走了。生命如逝水,一去永不返,再重再深的後悔,都無法彌補當初的遺憾。然而,若真有機會回到過去,難道我們就一定會做出迥然於過往的選擇嗎?
電影《回到17歲》就是講述一名極度不滿現狀的30歲男子麥克,當他有機會回到生命的轉捩點-17歲時,會如何重做選擇的故事。
麥克在17歲那年,因奉子成婚而放棄保送大學籃球校隊的機會,在他心底,始終對自己所放棄的機會滿懷失落,10多年後,30歲的他,事業始終停滯不前,與妻子的感情瀕臨破裂,即將步入離婚之途,與兒女亦相當疏遠,他成天唉聲嘆氣,認為導致他人生不順遂的原因是他當年放棄籃球的夢想,選擇步入婚姻所致。因緣際會下,上天給了他再度年輕的機會,他的外貌容顏回到17歲時的模樣,只是他並未戲劇性地回到過去,身邊的人事物依舊未變,唯一變化的只有他自己。變回17歲模樣的他化名為馬克,並與自己的妻子兒女變成朋友,透過他們以朋友的角度描述自己時,麥克才發現自己從來不是一個盡職的父親或丈夫。
他這才明白,導致他現在慘澹的生活並不是他放棄籃球夢的選擇,而是他頻頻回首留戀過往,不努力經營當下生活的結果。
上天讓麥克回到17歲,不是要他完成未竟的籃球夢,而是要他省思這10多年應做未做的:理解並關心自己的妻子兒女,重新彌補失落的家庭感情。他應該做的,是向前行,不是往回看;他的心態,應該是把握當下,而非沉溺舊夢。
電影的最後,麥克再次做出相同的選擇:與妻子共結連理,他們重做當年的約定,讓愛的初衷癒合破裂的感情傷口,麥克緊緊握住當下的幸福,而且這次,他不會輕易再放手。
當我們遇到生活的不如意時,總會不自覺地後悔過往所做的選擇,然而選擇本身並沒有對錯,當我們嚮往未曾做出的選擇時,其實代表我們沒能忠於當初的選擇,好好經營現在的生活,而不是放任自己沉溺在「如果」的汪洋裡,想像當初如果做了不同決定,平行時空中的自己會有多美好的生活。
文學家泰戈爾昔有名言:「如果錯過了太陽時你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對逝去的過往留戀不止,只會把當下又變成一件如果當初做不同選擇,生命就會更美好的憾事。想要改善當下的生活,唯有把握現在,珍惜此時此刻擁有的一切,並卸下生命行囊中沉湎過往的負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輕裝前行、逆風高飛。
電影《回到17歲》觀後感-忠於自己選擇,活出美好人生/王昱培
- 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