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清明節是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
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國
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清明節也叫做民族
掃墓節,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中國祭
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
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
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
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傳說有二: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
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
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
焦急時,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
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給重耳吃,而後漸漸恢復了精
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人腿割下的時候,流下
了眼猖lash;。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
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叫lash;臣,唯獨忘了
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
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叫lash;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時悄
悄的到綿山
慎終追遠話清明
- 200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