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電】有牙周病及骨質疏鬆症的患者,由於牙床骨質密度差、植牙的失敗率高,常常得面臨「無齒」之痛。一項新的「骨密加高擠壓式植牙」技術,則可以透過加壓方式,在完成的植牙的同時,還可以加強牙齒周邊的骨質密度,增加穩定度。
台灣的牙周病患者多,超過三十五歲以後,推估約每四人中、就有三個患有牙周病;六十歲以上民眾,也有約百分之十六有骨質疏鬆問題,都是植牙的高失敗族群。
開業牙醫程國慶表示,傳統的植牙,是直接磨掉牙床的骨頭,再種上假牙,對牙床條件不佳的牙周病、骨質疏鬆症患者而言,在牙床骨質密度差、「地基」不穩的情況下,不僅容易造成咬合不正,最嚴重者,還可能連整個植牙都鬆脫、掉下來。
正因為植牙失敗率高,不少這類患者常在需植牙治療時,吃到醫師的「閉門羹」。七十幾歲的周媽媽,年輕時就因為牙周病,裝了全口的假牙,因為牙床沒了神經,不僅被魚刺戳到沒感覺,有好幾次還在聚餐時,把假牙給掉了出來,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但赴醫院要求植牙時,卻因牙周問題嚴重,遭到醫師拒絕。
「骨密加高擠壓式植牙」則可以避免這些困擾。程國慶指出,與傳統植牙不同,骨密加高擠壓式植牙在植牙前,要先加強牙床的強度,即一開始在牙床鑽個小孔,再透過加壓的方式,增高缺牙周圍的骨質密度後,再把植體緊緊崁入。
程國慶說,一旦提升植體周邊的骨質密度,新牙體的穩定度自然也會隨之增加,因此,不論是牙周病或骨質條件不佳的人,植牙成功率都會提高許多;不過較傳統植牙每顆牙要價約新台幣六萬至七萬元,骨密加高擠壓式植牙的花費略高,一顆牙約八萬至十萬元。
骨質疏鬆植牙易掉 擠壓式植牙免去無齒之痛
- 200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