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空屋率偏高解讀與因應/文:張龍德

  • 2025-08-12

 內政部7月31日公布2024年全台空屋持續上升,下半年全國低度使用住宅數量達91萬4,196宅,較上半年再增加5萬1,750宅、增幅0.47個百分點,為歷年新高點。全國各縣市又以連江縣17.39%及金門縣17.31%空屋率最高,突顯離島偏鄉地區房屋空置問題嚴重。

 馬祖空屋率偏高原因複雜

 首先,針對馬祖地區空屋率偏高的原因試著整理如下:一、老舊建築比例偏高,許多傳統閩東建築因原屋主搬遷或離世致房屋成為頹屋遭致廢棄。二、整修費用高昂,傳統建築多為石頭及木造房屋,整修費用遠比新建來得昂貴。三、繼承關係複雜,土地及房屋處分不易;傳統建築屋齡長達數十年,甚至百年,因第一代屋主老去,再加上早期子女眾多,傳至數代之後,繼承關係極為複雜,房屋土地處分不容易。四、傳統閩東建築多半面積狹小,房屋毗鄰極為相近,辦理都市更新必須要整合周邊住家,不易取得認同。五、現有都市計畫法相關法令不足因應現況需要,即便地區另訂有建築物簡化管理自治條例等,但新修法令仍難以因應各種現實狀況。六、部分老舊建築權屬不明;因早期地籍紊亂,連江縣土地登記並不完整,且多數傳統建築未辦理建物登記。

 縣府推動聚落保存提高空屋使用

 其實連江縣政府針對閩東建築修繕及恢復原貌的推動工作,數十年前就已展開,當時劉立群縣長廣徵學界如台大城鄉所夏鑄九、劉可強等教授及馬祖在地民間人士如曹以雄等人建議及推動。縣府除了訂頒閩東建築修繕辦法(其後改為自治條例),採取全額及部分補助方式,鼓勵整建傳統閩東建築。之後並依據都市計畫法劃定聚落保存區,為傳統聚落保存取得執行法源。現今名聞遐邇的芹壁村,東莒的福正、大浦,南竿的津沙等傳統聚落保存區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對當時主政者及參與者的遠見,我們實應給予高度肯定。如今這些原本已廢棄的建築,不僅成為地方重要觀光特色之一,更重要的是避免環境污染及景觀破壞,降低頹屋所導致的空屋率。

 空屋率偏高影響層面深遠

 空屋率偏高所導致的負面結果,不僅是對景觀及環境的影響,更擴及公部門住宅政策推動。以南竿仁愛147及近期縣府積極興建的社會住宅為例,皆是為因應住宅供需失衡,縣府為落實住者有其屋而推出的福利政策。但矛盾的是,一方面數據告訴我們空屋仍有許多,但另方面現實狀況是市面上卻無屋可提供住宅需求者,尤其是需求殷切的青年,導致政府必須投注大量經費興建示範或社會住宅。

 此外,縣府近年正積極推動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包括民眾陳情保護區用地變更為住宅在內的專案通盤檢討,十年前即已送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但至今仍束之高閣,空屋率偏高應該是關鍵原因之一,因為數據顯示連江縣住宅需求並不高,自然難以說服內政部都委會委員提高連江縣住宅用地。但數據背後的真正原因是,大批空屋因為老舊關係,多半已形成頹屋無法或不宜做為居住使用,才造成數據與現實面的落差。

 探討緣由採多元方案提高空屋使用率

 如何降低連江縣空屋率是必然要面對的問題,而要落實這項政策,不論在客觀或主觀條件連江縣都與其他縣市有異,挑戰性相對較高。主要原因是馬祖地區早期地籍不明,全縣土地總登記遲至民國82年才真正開始且至今尚未完成。因此,建議逐步採取以下方式,以解決連江縣空率偏高情況:

 一、調查全縣空屋數量及住宅需求與住屋比例。二、分析形成空屋的原因為何,究竟是產權關係還是房屋本身不堪使用。三、針對不同情況提出相對因應措施;形成空屋的原因必定各自不同,惟有先了解情況,才能加以分類處理。四、檢討現行法令,如果與中央法令有所扞格,可試著透過修訂離島建設條例或連江縣建築簡化管理自治條例方式予以因應。五、棍棒與蘿蔔齊用;為加強頹屋管理,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頹屋管理辦法等要求屋主進行修繕或管理。此外,為鼓勵老屋修建,除了在預算許可範圍內,繼續執行實施多年的傳統建築修繕補助自治條例以外,採用補助以外的獎勵措施如放寬容積比例及轉移等。六、加速完成全縣土地總登記及辦理土地位移措施。七、成立專責主管單位;例如成立都發局或城鄉局,在完成土地總登記工作之後,地政單位任務應從登記移轉以地用為主要任務,重點放在土地使用、加速危老建築更新,老舊社區整建等工作。八、配合城鄉發展,將空屋轉為青年創業基地,創造多元使用價值,空屋轉作短期租賃,例如青創辦公室、民宿、共享辦公室等,吸引企業或文創團隊進駐。九、建立空屋資訊平台;透過該資訊平台,讓出租人或有住戶需求的承租人都可以立即獲得完整資訊。

 最後,從國內外諸多案例可知,降低空屋率惟有提高空屋使用率才是解方。透過老屋翻新等政策的落實,提供做為青年住宅、社會住宅,再結合地方創生計畫,鼓勵返鄉創業者及數位遊牧民族入住,如此,降低連江縣空屋率應該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