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駐空中救難機隊,切合地區需要

  • 2003-07-12
 內政部消防署署長黃季敏表示,離島時空因素,確有必要進駐救難飛機。他的看法對地區救難、救護工作而言是一大鼓勵,我們樂見其成。海島的馬祖,對外交通不便,遇到緊急救護,現有的海空交通工具,受到排班和時間限制,緩不濟急,唯有專屬飛機才能及時發揮效益。儘管目前已有直升機在馬祖,因為是承租性質,無法建立救急制度。由此,我們期待國家航空勤務總隊成立,並將馬祖救護體系納入任務編組,長期進駐空中救難機隊,讓外島軍民性命更有保障,也凸顯台澎金馬生命共同體的真諦。 所謂人命關天,今天在馬祖居住的軍人和民眾,不論生活水平如何,對於醫療的需要卻是一樣的。近年來政府在公共建設領域中,投入很多資源,也產生不少效果,可是,醫療與鄉親權益最為密切。其中又以台灣與馬祖之間後送系統的建立最受重視,效益也最大,鄉親十分瞭解。以地區的人口和環境特性,即使政府再努力,醫療也不太可能做到都市化水準,唯有透過遠距診療和後送,來彌補醫療的不足。在遠距醫療方面,已經在執行,現在的重點工作,在於建立後送制度。為此,在中央支持和地方政府努力下,連江縣政府與德安航空公司簽定承租合約,有了救難直升機,且發揮緊急救護和島際間運輸需要,這是馬祖醫療最大的突破,鄉親為之慶幸;不過,這種契約式的救護體系,不但需要龐大的經費,而且充滿變數,如果由國家級機隊承擔這項任務,軍民的權益更有保障。 醫療水準是社會成長的重要指標,人們在醫療分布和設施中,看出人民生活品質。地區在地方自治後,社會開放自由,基礎建設推動,產業正在起步,社會充滿活力,醫療方面也有不少建樹;然而,我們也不諱言,現在的醫療水平依然有待充實,尤其是離島東引、莒光和北竿更為缺乏,鄉親時有怨言。對此,政府即使擁有龐大資源,有時也很無奈,因為大環境如此,改善需要時間。在這種時空背景下,最好且最簡單快速的辦法,就是進駐救護飛機,不要小看一架直升機,它的功能可大了,不但可以隨時因應全縣四鄉五島救護需要,而且也能充當交通工具,特別是在季風來臨,小白船無法正常行駛時,效益更大。 地區島小、人也少,且設有直升機場,在救護和交通運輸上,大飛機進不來,也不經濟,直升機最為適宜。在此之前,德安航空直升機已經發揮很大效益,受到鄉親歡迎,這項設施的重要性超過其他公共建設,今後只能強化不能降低,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國家空中救難資源的整合,是基於救護制度的建立,有了國家整體的資源,馬祖的救難工作,可以永續不斷。 黃季敏的看法只能指為一種訊息,我們可以期待,卻不能等待,今後必須結合中央和地方民代和政府力量,於國家航空勤務總隊成立時,積極爭取地區權益,把馬祖納入救難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