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政務,公僕難為,也要鼓勵

  • 2004-09-03
 縣長陳雪生昨天在一項會議中指出,「縣府團隊的整體名譽和努力不容汙衊,社會公理與正義不容扭曲」他希望選舉歸選舉,縣政歸縣政,不要因為選舉導致社會受傷、撕裂。身為地方父母官,既要主導縣政,又要維護部屬尊嚴,更要促使家鄉和諧進步,陳縣長點滴在心頭,感受特別多。「公僕難為」是現代公務員共同的語言,儘管推動施政工作是他們的職責,有批評也要 有鼓勵,尤其不能受到汙衊。馬祖社會很單純、很和諧,也很友愛,我們不願見到因為選舉而導致社會對立,且給予公務員應有評價和肯定。
 縣府團隊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大家庭中的成員良莠不齊,在所難免。今天我們檢視連江縣政府各個單位工作績效,或許無法盡如人意,然而他們尊重民意,本於職守的精神與作為,是不容質疑的。事實上,政府部門重在層級與分工,合作中不乏牽制,尤其是長官的勉勵,民意的壓力,鄉親的期待,讓公務員沒有轉圜空間,只有前進以達到目標,這是縣政績效也是馬祖成長的動力。
 縣府各種施政,有其延續性和開創性,兩者並行不悖,重要的是,如何針對地區環境現況與需要,做出周詳的規劃,促使地區產業發展,人民生活品質提升,這是連江縣政府近年來施政重點,舉凡碼頭、道路、水利、體育和海埔新生地規劃等重大建設,必須投入龐大的資源和心力,績效大家看得到,但是屬於人文方面的工作,成果不易凸顯,影響卻十分深遠。像是社區營造,聚落保存以及各種開創性大型活動的舉辦,它為馬祖塑造形象,也為觀光業加分,縣府同仁默默耕耘,外界如何看法並不重要,盡職是公務員的本分,促使馬祖成長方為縣府團隊最終的目標,也是鄉親最大的期望。
 政治生態環境的改變,對縣府團隊不無衝擊,今天政府致力各項施政工作,既要全力以赴也要創意與突破。在建設經費爭取上,必須看中央部會的臉色,尤其是在中央與地方執政「不同黨、不同色」情況下,地方建設訴求,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在我們廣結善緣和努力下,中央依然捧場且有很好的表現,否則全縣現今上百項公共工程,不會那麼順利推展。同時,地方民意代表的看法各異,各鄉需求也不一樣,如何將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做到四鄉五島均衡發展,政府各部門費盡心思,這是「公僕難為」最佳的寫照。不過,馬祖畢竟是個和諧又有感情的地方,官員與民意之間即使意見不同,鄉村之間就是存在問題,彼此經由協調與溝通,最後仍然可以得到共識,而和諧和友愛的社會,是馬祖寶貴的資源,我們不容假藉任何名義加以突破。
 地區公務員絕大多數是家鄉人士,他們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不同,給大眾的印象也不一樣,好壞乃見仁見智,但是熱愛這塊土地的情懷卻是一致的,面對持續不斷的縣政工作和馬祖未來建設遠景,公僕任重道遠,鄉親提出批評與指導,但是也要給予尊嚴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