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文建會鼓勵民間團體和個人設置文化館,除了具備相關資料和計畫之外,還要提出自籌經費來源證明,審查通過方可得到補助。就地區環境而言,設置小型文化館有其功能與必要,然而經費是一大問題,所以需要政府協助,否則不易引起民間人士重視,自然也不會呈現具體成果。
馬祖島嶼分散,各島生態環境不同,甚至民情風俗也大異其趣,同時具有特色的閩東建築,是設置小型文化館很好條件。四鄉五島如果能夠設置一到兩個文化館,對於觀光業將是利多,尤其重要的是,地方文物和文獻得以保存,使先民智慧結晶的物品,免於流落四處,乃文化建設重要的工作。現在行政院文建會已有補助計畫,是設置地方文化館的機會,但是,以民間團體和個人力量,能夠順利推動嗎?顯然難題很多,就我們的看法,民間除了特殊情況,否則不會投資這項回收機會不大的事業。
地區最大的文化寶庫—馬祖民俗文物館,政府投資一兩億經費興建而成,現在開放免費參觀,虧損是正常的,但是,未來即使收取門票,收支也無法平衡。事實上,國內由政府設置的文化設施,幾乎都呈現虧損狀態,而民間文化或博物館,經營也很困難,馬祖如果設置地方文化館,一定是賠錢事業,因此,除非因為特別紀念意義,否則不會去嘗試。所以,我們必須從文化建設和觀光業發展方向思考,由政府主導或協助民間推動地方文化館,不但切合地區環境,也會得到民間的支持。
一座小而美的文化或博物館,不僅能夠凸顯當地人文特色,而且具有經濟利益。許多鄉親曾經到過歐洲旅遊,很喜歡他們鄉間風光,不論是房屋建築、生活環境、自然景觀都有迷人之處,往往讓人流連忘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鄉間中,多數設有小型博物館,當地民俗風情和生活習慣,一一呈現,內容很簡單,規模也不大,卻很有看頭,是觀光客必到的地方。馬祖各島有山有海,而且具有閩東人文特質和文化特色,是設置文化館很好的條件,政府和民間可以善加利用,北竿橋仔漁業館就是實例。
北竿橋仔自從設置漁業館之後,成為當地一種觀光資源,凡是到北竿的觀光客,多數不會錯過參觀的機會。其實,我們看這座館是很簡陋的,當時漁民一本對漁業的情感和追憶,將許多已經廢棄的漁具加以整理和陳列,重點是在保存先民的資產;然而,現在卻成為觀光業熱門賣點,這是創辦人始料未及的。漁業館雖然是由民間創辦,多少也需要政府協助。
橋仔漁業館已經發揮效益,其他各島也有設置文化館的特色和條件,以地區環境考量,現今由民間主動推動地方文化館,似乎不太可能,政府基於文化建設和觀光業發展,不妨採取主動並提供資源,地方政府與民間密切配合,才是成就文化建設的動力,設置文化館亦復如此。
地方文化館立意甚佳,需要政府資源與輔導
- 200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