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都可以賣錢,更何況區域性特色,在馬祖觀光大門敞開後,今年遊客流量創下新高,連莒光也雨露均霑,雖不見紛至沓來的腳步,不過,這是好的開始;同時,遊客只到東莒,不至西莒的現象,亦喚起公部門、島民的自覺,這也是轉彎的開始。
地方回歸自治,門戶開放,觀光已是一條必走的路,四鄉五島中,莒光兩個島嶼,在住民心中一直是旅遊絕緣地,除了位於邊陲之地,交通不便及先天條件不佳外,地方基礎建設也不盡完善,致使觀光的大旗無法舉起,住民弱勢的心情揮之不去。
這三年來,南、北竿重大建設底定,地方政府轉換投注,莒光從碼頭、道路、村容,到景點開闢,再至規劃調整交通航次,以搭配旅遊需求。
以莒光旅遊資源來說,不在他島之下,從天然資產、人文歷史角度,更不在他鄉之尾,而是因交通不便,造成前進的牽絆。地方政府基於平衡發展,已針對莒光的觀光願景規劃,譜出了序曲,住民也激發出期待。
在解決交通航次部份,縣長陳雪生已宣示在五百噸客貨輪不放棄爭取下,最務實且有效的方案,就是規劃由現行的每日三班船增為四班船;同時,東、西莒島際之間由現有的四班增為六班,以便捷旅客往返及行程安排。在此次移師莒光舉行的擴大主管會報中,曾有民眾提出,莒光航報先東後西、先西後東及時間排定,連住民都有錯亂時空的感覺,更遑論旅客之記性,因此,有必要研議比照整點的方式固定航班,一則便於記住,二來便於旅行社安排行程。
在人文歷史著力部份,東莒除了燈塔、大埔石刻歷史古蹟之外,熾坪隴石器時代遺址則是最大旅遊資產,有必要在遺址考古上多使力,並做專業規劃,以打響這塊歷史經典之作。另外,東莒花蛤之外,沙地西瓜果園的專區,也是可規劃之方向,再者,東莒王家豆腐,鄉公所可朝鼓勵民間投資做大這面「金字招牌」,比照深坑阿婆豆腐店多元化經營餐飲,讓遊客慕名而去。明年,觀光部門在莒光活動單元中,也已規劃莒光三寶-「豆腐、花蛤、西瓜」。
活動饗宴,我們拭目以待有何新的創意。說到西莒,一般人刻板印象,欠缺景點,其實,以人文歷史背景,西莒昔日擁有馬祖「小香港」之美譽,其繁華榮景,把它圖像拉回現代生活,不但可供遊客重回歷史現場,也可為海保部隊歲月留下歷史見證。
當年駐紮西莒的海保部隊,從中正門、青蕃至西路,其脈絡依然可尋,同時其文獻資料、圖片依然留存在東海聯誼會。目前規劃海保部隊紀念館並不困難,但舊址必須與地主協調取得租用,才能展開行動。
再者,西路的軍中樂園也不失為戰地特殊景點,過去的場景,再以圖像呈現,並敘述背景,具有時代意義。
觀光事業是上下一起來的,不單是公部門,而住民的自覺力量才是銳不可當,從環保意識的建立、行動至服務態度,以及相關行業配合,才是觀光最有力的推手。
共同為莒光觀光譜下曲調
- 200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