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耕耘就有收成,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公園首批陳展武器已成功「搶攤」,這次登陸行動,象徵著不僅是馬祖歷史角色的轉換,也是觀光啟動後邁向新里程。
首批十五項武器運抵,大家難掩興奮心情,並共同見證歷史性一刻,同時印證只要努力走過,都會留下痕跡,既使辛苦,也是值得。
在馬祖成立戰爭和平紀念公園,除具有歷史背景淵源之外,也是為地方經歷戰火歲月在寫紀錄,更是觀光事業的一大賣點。
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公園的緣起,是於九十一年縣長陳雪生、議長陳振清、立委曹原彰及議員為瞭解金廈小三通作業狀況,由金門直航廈門再轉福州馬尾至馬祖的「小三通全程行」,在行程中參觀廈門大嶝島戰爭紀念公園時,進一步激發構思,經立委曹原彰努力爭取及地方政府、景管處配合,終至拍板定案。
回顧這個戰爭公園的方案,金門也有構想,並計畫由原有的八二三戰爭紀念館擴大或另闢新地,成為全國唯一的金門戰爭公園區,立委曹原彰叩準時機爭取,並搶先一步,使得這個計畫轉而投注馬祖。
在地區觀光資源中,軍事工事是一大資產,過去半個世紀,因時代背景,金門、馬祖為前哨基地,其留下防禦性工事除擁有神秘面紗之外,也有它獨特色彩。尤以,馬祖多為山丘、峭壁及濱海,工事多為立體構築,尤為精采,也與金門不同之處,像北海坑道、岩洞基地、碉堡群、山坡壕溝等;如今,隨著兩岸局勢和緩,武器更替,依現今的科技戰略及戰術運用,以及精兵政策,許多陣地已不合時宜,閒置的坑道、碉堡陣地,皆是用錢買不到的舊跡。
以國外來說,軍事工事的歷史遺跡,如愛琴海濱的古城堡、或者諾曼第登陸的德軍防禦工事,都是當地世界級的國寶軍用工事觀光區,甚至俘擄集中營,也吸引觀光客一睹為快。
戰爭公園區的開闢,在自由中國境內,除了金門,就是馬祖,這個歷史下的產物,我們的確不可遺忘或失落,它不但是兩岸歷史回顧,也是歷史紀錄。
抓住這個歷史特色的餘暉,除硬體構築、武器陳列需多樣化之外,軟體聲光及歷史圖像、文字更不可或缺,讓遊客置身其間,有如掉入時光隧道,感受當年反共作戰的情境,領略早年戰火歲月的氛圍,並深刻了解國共對峙的歷史檔案。
這個歷史性鉅作,現在是第一階段的成功,未來階段的規劃更是關鍵。我們期待執行部門在空間上多留置,將來戰機、運補艦的汰舊爭取陳列;在時間上較充份,必須為長遠思考;在內容上多元化,不但視聽覺感官滿足,更要豐富其內涵。
保留馬祖歷史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
- 200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