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機場是全國人民的機場

  • 2007-10-04
 國內知名媒體中國時報日前針對全台機場使用率做完整的調查,資料中顯示,全台包括台中、台南、花蓮、屏東、恆春、七美、望安、綠島、蘭嶼等機場平均使用率不到四成,其中有多座機場被視為政治機場。相較於這些機場,馬祖兩座機場平均使用率都超過六成,而且是在起降條件均不佳的情況下。民航局部份高層過去曾認為馬祖總人口不過萬餘人,投資經費進行改善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的,我們對於這種論調持反對立場;隨著離島觀光及三通的發展,改善馬祖交通是在為全國民眾提供便利的服務,因為大家都有機會使用到。
 台灣本島機場近年來受到高鐵影響,載客率一路下滑,機場使用率也隨著降低,根據民航局的載客率統計,其中超過六成的航線全位於離島,與外島互飛的本島機場有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台東等,其它多座機場班次形同虛設,像是恆春機場每天才一個班次,民航局與航空公司要養一組人馬,花蓮機場服務人員有時比乘客還要多,這些奇特的現象被台灣媒體解讀為浪費公帑。馬祖位於偏遠離島,與本島各縣市之間有鐵公路可替代的交通形式大不相同;所以,政府為照顧離島偏遠地區民眾之交通運輸需求與緊急醫療服務,於離島偏遠地區設置航空站,屬於服務類型之機場,實有存在之必要。所以更不能以人口的多寡決定機場的重要性。
 馬祖雖有兩座機場,但是因為先天地形條件不佳,兩座機場一加一不等於二,和台灣眾多使用率不及四成的機場相較,馬祖機場是因為天候影響有機飛不成,屏東、恆春等機場是因為沒有足夠客源而使用率偏低,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如果馬祖機場的有效飛航率可以提升,相信不論是班次,還是人次都有成長的空間,從歷年來的載客率統計可以得知。
 改善馬祖機場不能以在地人口少做為推萎之辭,如果馬祖機場只是馬祖人的機場,那南北竿一天只要三個班次就足夠,為何現在一天十個班次還經常是一位難求,表示使用機場做為往返台馬交通工具的超過六成以上是非本地人。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及數據證明改善機場是在為所有國人解決問題,而不只是為了馬祖鄉親。這種思考模式希望中央主管機關有所體認,而不是一再以人口少、效益不高做為藉口,因而忽視大眾「行」的權利。
 馬祖的目標是發展觀光及三通,這些都與廣大的台灣人民有很大的關連,馬祖更是國土的一部份,更不用說過去五十年為了捍衛後方國土所做的犧牲;即使交通已經改善到某種程度的馬祖,現在還是全國各航線機票價格最高的地方,為了國防訓練的需求,飛馬祖的飛機要繞過訓練靶區,先不管票價如何,我們多花的時間也是一種付出。馬祖鄉親要一座可長可久的機場,這個要求一點都不過份,因為馬祖機場是全國人民的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