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年全國總統盃角力錦標賽第一天賽程結束,地區代表隊果然不負眾望,共奪得兩金五銅,優異的表現讓地區各界同感榮耀;馬祖地區發展角力運動有多年時間,從國小、國中到高中,我們逐漸建立了培訓機制。角力是馬祖地區有在推廣的多項運動之中,唯一有機會在全國性比賽得獎的強項,在既有的基礎下,能夠列為重點項目給予更多的資源與重視,角力運動也能讓馬祖發光發亮。
馬祖青年林曉鴻在2003年獲得角力國手資格,代表中華民國前往土耳其參加「世界青年盃」角力錦標賽。事實上,在此之前,地區少數有識之士早已發現馬祖學生的體型與特質很適合在角力這個區塊有所發揮,從最早的嚐試到信心的建立,果然在參加全國性比賽時異軍突起,也給當初默默付出的教練及學生最大的精神鼓舞,這時候各界開始重視這項看似不起眼的運動。
角力運動發源於歐洲,希臘羅馬式角力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即列為比賽項目,第二、三屆奧運會撤消,從第四屆起每屆奧運會都設有古典式角力比賽。在世界大賽中,只有個別日本運動員在小體重級別中獲得過好成績。但在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韓國運動員金永南一鳴驚人,戰勝歐洲強手,獲得74 公斤級金牌,這是亞洲人首次在奧運會古典式角力較大體重級別比賽中奪得金牌。角力其實就是一般人認知裡的摔角,是兩人徒手較量,力求把對方摔倒的一項競技運動。台灣地區算是起步較晚的地區,而馬祖更在台灣之後,不論是師資與設備均屬克難型態,而最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馬祖角力選手多半在高中之後無法更上層樓,失去了在國際性比賽嶄露頭角的機會。
要進一步的推廣角力運動,師資培訓是最重要的,角力相較於其它運動所需要的空間及設備均屬簡單,又因為地區島嶼分散,師資有限,如何在各校發崛人才進而加以集中培訓,是要克服的難題。其次是在獎勵方面,地方政府受限於財力,在各縣全運會獎勵制度中,馬祖是全國最「寒酸」的地區,這對辛苦訓練的運動選手相當不公平,未來應把獎勵金提高的相關問題拿出來討論。在世界各國要推廣運動,無不在獎勵金上給予最高的優惠,即使是落後國家亦然,因為運動表現讓國家或地區知名度提升的案例很多。
馬祖的角力運動發展至今算是小有成就,要設法延續成果是需要社會各界更多關懷與支持的,相較於地區其它運動單項委員會,角力這一塊是比較孤獨的,我們在同享榮耀之餘,也要思考如何在這個潛力項目上多一些投資,有朝一日能讓馬祖成為角力國家級選手培訓的搖籃。
角力是馬祖運動的強項
- 2007-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