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倡導地方文化風潮下,除了福州戲曲做適度保存、延續外,傳統音樂、舞蹈、詩話吟例、民間童謠等風物精華,也可引用發揚,成為在地的文化藝術特色。我們雖做不到精髓光大,至少呈現風味,不同於台灣味道。
閩劇淵源流長,福州一帶是發源重鎮,也是戲曲代表指標;近年因經濟快速成長,環境大幅變動,閩劇在大陸城市日漸式微,而我們馬祖正是需要建立在地文化特色的走向下,適度紮根延續,可以樹立地方性文化藝術特色招牌。
為了配合媽祖昇天祭活動,民間社區協會及愛好音樂、舞蹈人士,今年到福州取經,學習傳統民俗舞蹈,返回之後再自行編舞,創作出屬於馬祖自己原味的民間舞蹈,更添地方民俗文化多元及豐富性。
過去,在兩岸冷戰時期,福州戲曲則由東海海保部隊業餘人士自唱自娛,馬祖桃園同鄉會曾籌組海風閩劇團,民間多為年節民俗表演,排幾個把式,弄幾個身段,哼幾句逗腔,雖然也算福州戲,但相距甚遠。
兩岸小三通之後,出入頻繁,交流密切,地方愛好戲曲團體近年也與福州相關團體互動密集,並進研習、訓練及指導,加上成員虛心接受、勤加研練,逐步也紮下了基本功夫。
以福州文化藝術精華,除了閩劇戲曲之外,傳統音樂、舞蹈、詩話吟例、民間童謠等,也是具有歷史內涵;近年,方言俚諺、民間童謠,不論是教育部門、民間協會及愛好人士,在指導傳授、出版刊物都著力不少。
至於,民間舞蹈的推廣,近年大都見於地方節目表演時,偶見客串演出,「拍錢套」等大家較為熟悉的表演。此次,配合媽祖昇天祭活動,加入新的「藤牌舞」等,同時自己編舞、找音樂、排隊形,打造出具馬祖味道的舞蹈,實屬可喜。
在推動觀光旅遊活動,或是推廣在地文化藝術活動,馬祖有別於台灣的特色招牌,唯有原鄉、原味的文化藝術及民俗活動加以引用、延續、發揚,不但豐富在地的活動多元特色,更可吸引遊客欣賞不同風情的精華。
以地方的現在環境、條件,現在可以朝此方向去推動,我們雖做不到完全大型、專業,多少可以找到精巧、味道,形塑馬祖在地文化特有內涵。
建立在地文化藝術特色招牌
- 20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