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網路霸凌的問題

  • 2019-12-10
 網際網路的發達、社群網路的流行,卻也造成了許多網路霸凌的現象。霸凌不但普遍影響到校園,甚至成人的社會也無法避免。網路霸凌是藉由網路進行霸凌,而非傳統的方式去霸凌別人,只要隨身帶著手機就能隨時隨地對任何人進行霸凌行為。網路世界就如同真實世界,不但所有言行舉止都應該遵守禮儀,互相尊重,而且也同樣受到法律的規範與保障,這樣才能維持網路世界的秩序,讓大家享有安全有禮的使用環境。
 傳統上,霸凌指的是出現在校園中青少年族群間恃強凌弱與以大欺小的行為,霸凌包括暴力與非暴力攻擊行為;最常見的是濫用語言,例如譏諷辱罵。這種欺壓行為對許多正處於人格發展階段的受害學童與青少年帶來極大的傷害。隨著社群網路與可隨拍隨傳的智慧型手機日漸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霸凌不再只是傳統的面對面欺凌,而是有了「網路」這個新管道,演變成網路霸凌,並且是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新興問題。
 時至今日,隨著數位科技之發展,網路已鋪天蓋地影響了現代人的生活。現今科技進步雖帶給現代人許多便利,然其也成為了傷人工具,如大人、小孩可藉由電子郵件、社群媒體、簡訊等方式來進行惡意傷害。一年多前,一位14歲的澳洲女模特兒,不堪長期遭受網路霸凌,最後選擇以自殺來結束生命,而其父親則期望透過女兒的故事,讓社會大眾能多加重視網路霸凌的傷害,因此其特別邀請當初在網路上集體霸凌他女兒的「酸民」們來參加女兒的葬禮,藉此也讓他們看看自己做了怎樣的錯事,只用鍵盤、雙手便摧毀一個人的生命。
 對照國內,大大小小網路霸凌狀況時不時躍上媒體版面、層出不窮。網路霸凌承襲了傳統霸凌相似之特徵外,更重要的是,網路霸凌跳脫物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使得傷害更加劇烈,如霸凌者不必實際與受凌者相遇,便可無時無刻、在各個地方,透過網路媒材或相關通訊科技產品對受凌者進行傷害。此外,這些傷害紀錄(如網路謠言散播、不雅圖片分享等),更是很輕易地藉由網路無遠弗屆之特性,被不屬於此霸凌關係中的其他人士觀看瀏覽、甚至再次轉傳、儲存,使得傷害更易擴大。而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傷害紀錄受制於網路與通訊媒材的限制,故很難輕易被刪除,並且可能被網路空間留存更久,而讓更多人可無時無刻觀看。
 家長與教育工作者若對網路霸凌認知不足,會造成了網路霸凌問題不斷擴大、蔓延。對於網路霸凌,每個人都應該多加防範,平時應增加自己的修養,不讓自己變成霸凌加害者;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讓自己變成被霸凌者;就算自己只是個路人,也應該幫助被害者,若不希望自己被捲入事件,可以私下告知,既可以隱藏身分,也可解決霸凌事件,使網路世界恢復和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