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一起規劃一起成長 讓暑假更有愛更有收穫

  • 2025-07-01

    暑假來臨,對孩子來說,暑假不僅是暫時遠離課業壓力、放鬆身心的重要時刻,更是一段自我探索、能力提升與建立生活習慣的黃金時期。然而,在現今社會環境快速變遷與數位科技盛行的影響下,暑假該如何安排,成了家長與教育單位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面對長達兩個月的假期,如果缺乏妥善的規劃與引導,孩子可能陷入日夜顛倒、沉迷網路、虛度光陰的惡性循環,甚至有機會接觸不良誘惑,導致偏差行為。因此,父母不應僅視暑假為孩子的「休息期」,更應將其視為「成長期」、「轉換期」和「培力期」。讓孩子在放鬆之餘,仍持續培養自律、培養責任感與多元能力,是現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

    首先,家長與孩子應共同討論暑假的生活規劃。這不代表要把每一天排得滿滿,而是訂定一個有彈性、有目標的生活節奏。早睡早起、固定用餐、規律運動等基本作息,能幫助孩子保持健康;每日設定閱讀或學習時段,則能避免學習的完全中斷,並保持學習慣性與興趣。當孩子能夠參與討論並主動規劃,將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掌控感,也更容易產生責任心。

    其次,善用暑假是學習生活技能與建立親子關係的好時機。家長可以適時地讓孩子參與日常家務,從洗碗、整理房間,到學習準備簡單的餐點,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卻能有效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與家庭責任感。透過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也能促進親子溝通與彼此理解,彌補平日因工作與學業忙碌而忽略的親情連結。

    此外,暑假更是探索興趣、發展潛能的絕佳機會。學校課程往往以學科為主,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美術、音樂、體育、手作、編程等多元領域。暑假期間,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參加營隊、社團或才藝課程,培養興趣與成就感,對於增進自信心與情緒穩定極具幫助。尤其對在學業表現上壓力較大的學生,這些非學科領域的發展,往往能帶來正向回饋與身心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位科技發達的今天,孩子的暑假生活早已脫離傳統模式。網路世界的吸引力強大,從遊戲、社群媒體到影音平台,無一不在搶佔孩子的時間與注意力。家長不應一味禁止孩子使用數位產品,而是應教導其正確使用方式。可以規定每天使用的時間,並鼓勵孩子使用科技工具進行學習、創作或記錄生活。培養媒體素養、資訊判讀與自我管理能力,正是現代孩子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

    暑假不只是孩子們的假期,更是整個家庭重新調整步調、強化關係、共同成長的機會。家長若能用心規劃、積極陪伴,將孩子的需求與興趣納入考量,不僅能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健康、充實又安全的假期,也能為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打下更穩固的基礎。我們期待學校、家庭與社會三方攜手合作,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正向、有意義、有成長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