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際藝術島紅到日本 共同通信社專訪縣長

  • 2023-09-24
 馬祖國際藝術島紅到日本! 23日由日本共同通信社記者渡邊靖仁專訪縣長,王忠銘強調需要更多的文化內涵和特色,才能談永續發展。(圖/文:曹重偉)

 馬祖國際藝術島紅到日本! 23日由日本共同通信社記者渡邊靖仁專訪縣長,王忠銘強調需要更多的文化內涵和特色,才能談永續發展。(圖/文:曹重偉)

 【記者曹重偉報導】馬祖國際藝術島紅到日本!繼台日交流協會副代表拜訪過後,23日由日本共同通信社記者渡邊靖仁專訪縣長王忠銘,主話題當然離不開馬祖國際藝術島;王忠銘強調,馬祖需要更多的文化內涵和特色,才能做到永續發展,所以才有了這次以十年為期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從文化的根本脈絡發展,擴張馬祖文化的深度和廣度,提觀光的質量。並從教育、生活、基礎建設、文化,全面性的做提升,並且扣合國際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核心,讓馬祖未來的發展有更寬廣的路。

 日本共同通信社記者經行政處接洽,23日下午1時30分到府專訪縣長,主要包括馬祖這塊土地的特點,包括其歷史變遷、金門和馬祖有哪些不同之處、為什麼要透過舉辦藝術節來進行城市振興、以旅遊島嶼的角度期待從哪些地方吸引遊客來參觀、談談運用雙年展的方式及與那國島的合作情況、儘管距離很近,但是否有望吸引來自中國的遊客等提問。

 王忠銘表示,馬祖戰地政務從民國45年開始實施直到81年,馬祖發展與軍事戒嚴息息相關。最早馬祖人都是以漁牧維生,但是從軍方進駐之後迎來第一次的轉型,開始做生意,做軍人的生意。高峰的時期,馬祖各島上加總最多有3個師約5萬人的駐軍,光是吃飯、洗衣、娛樂、雜貨就是非常龐大的商機,可以說軍人養活很多馬祖在地的家庭,包括自己小時候也撿過柴火、賣過冰棒給軍方賺取一些微薄的零用錢。81年解嚴後,馬祖迎來第二次的轉型,開始以觀光立縣,很多的基礎建設包括民用機場、民航輪船等開始蓬勃發展,駐軍開始減少,所以在地商家必須轉型求生存往觀光發展。

 王忠銘指出,文化發展保存的面向,漸漸開始著重在閩東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方面,在前縣長劉立群任內,馬祖已經有閩江口上撒落的珍珠、海上桃花源的美譽,也大約是從這個時期小三通開始啟航,兩岸互動變得頻繁,觀光客源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大陸,觀光正式成為馬祖發展的命脈。大約在2012年馬祖藍眼淚被《國家地理雜誌》選為全球十大自然奇景之一,從此馬祖藍眼淚的名號在國際上打響,更多人知道馬祖這個地方,我們也開始邁向轉型國際的步伐,但除了藍眼淚之外,馬祖需要更多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同樣身為離島,同樣隸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與馬祖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馬祖融合了閩東沿海的文化元素,具有多元的文化風貌,金門則受到閩南文化影響較深,有著豐富的閩南民俗風情。無論是地理、文化、經濟還是旅遊體驗,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些不同之處,使得馬祖和金門各自都具有獨特的魅力,值得遊客前來一探究竟。

 談到為何要舉辦國際藝術島,王忠銘回顧COVID-19疫情後,中華文化總會與縣府不斷聚焦討論,2020年「藝術島」概念落地,打破過往一次性大型活動的煙花效應,以十年的縣政規劃開啟馬祖文化治理的願景藍圖。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以「島嶼釀」為策展主題,於2022年2月至4月展開,以藝術引路,偕以教育、建築、設計多方軸線切入,景觀總顧問與設計導入的機制設置,有系統地以藝術計畫推動永續的治理轉型,發展從社區、政府到島嶼的體質改造。第二屆「生紅過夏」則於2023年9月再度開展,延續首屆的釀酒意象,講述藝術作為酵母在島嶼上持續發酵,走進馬祖的常民家戶和軍事據點,讓藝術不只是地景的妝點,更要作社會的酵母,承繼無數夏天的島嶼釀,重釀一罈以十年為度的酒。

 王忠銘說,馬祖一直以來都以其獨特的自然美景、閩東歷史文化、軍事戰地設施而聞名,期待能夠從多個地方吸引遊客,使他們能夠深入體驗馬祖的魅力。首先計畫通過提供多元化旅遊體驗來吸引遊客。馬祖擁有充滿軍事設施的海岸線、獨特的侵入岩地質地貌、迷人的閩東式建築聚落。希望能夠開發更多的戶外活動,如 SUP、自行車、路跑等健康旅遊項目,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藉由馬祖國際藝術島的雙年展方式,舉辦各類藝術和文化活動,以吸引更多藝術愛好者和文化遊客。這將為馬祖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同時也促進本地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的發展。

 王忠銘最後表示,儘管地理距離很近,但馬祖和中國大陸有著複雜而特殊的政治和歷史關係。我們深知這些因素,並一直致力於維護穩定的和平發展環境,馬祖一直歡迎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並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和自然體驗。希望能夠繼續促進馬祖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交流,並為來自中國的遊客提供更多機會,來品味我們美麗的島嶼和獨特的文化,同時,我們也致力於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以確保遊客在馬祖的訪問是安全和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