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配對範圍 非親屬活體換腎上路--中國時報

  • 2019-02-15
 【本報訊】根據中國時報15日報導,衛生福利部昨天發布「活體腎臟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即日起施行非親屬間的合適腎臟捐贈者,經過2次器官移植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即可進行「一腎換一賢」的移植,可望嘉惠更多腎臟移植等待者。
 此外,已經上路的「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讓可以進行器官移植的愛滋患者再有互捐器官的機會,成為全亞洲首先開放愛滋感染者互捐器官的國家,目前已經完成2例,另有6名愛滋病患等候肝、腎與眼角膜移植。
 去年國內等待腎臟移植人數為7460人,只是大體腎臟捐贈移植181例,親屬間活體腎臟捐贈移植163例,合計344例,其中活體腎臟捐贈移植比例雖逐年提高,仍有數千人向隅。
 負責「一腎換一腎」配對的器捐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表示,受到民智影響,一腎換一腎的推行效果不會立竿見影,但因供需差太大,仍有推動的必要。
 「國人較會計較!」江仰仁說,在不認識病人、對方醫師,如何取得信任?這牽涉整體國人性格問題,因此推行初期只有5%至10%的捐贈提升率,除非國人打破傳統思維、建立互信,才能擴大捐贈數字。
 「一腎換一腎」至少提供親屬配對不合的換腎者另一個機會,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指出,以往依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八條規定「受移植者必須是捐贈者五親等以內之血親或配偶」;現在另有「一腎換一腎」辦法,開放親屬配對不合者,得於2組以上待移植者的配偶及五親等之血親範圍內進行組間器官互相配對、捐贈。
 石崇良強調,需要經過2次醫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進行審查,讓活體移植更為嚴謹。新制上路後,病人可在原醫院經過第一次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後,在器捐中心平台登錄、進行交叉配對,如果比對成功,再經移植開刀醫院倫理委員會確認及衛福部審查,即可約定同日開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