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缺導遊 遊子返鄉意願高--經濟日報

  • 2013-04-07
馬祖林義和工坊負責人黃克文。 圖/經濟日報提供

馬祖林義和工坊負責人黃克文。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3.04.07 【經濟日報╱記者陸煥文】半個世紀的戰地政務洗禮與對外交通限制,為馬祖留下坑道、防禦據點、原始自然景觀與保存完整的閩東式建築,不論駐足於壯闊的斷涯上,或是在芹壁村的陽傘下喝杯咖啡,都是一絕。
馬祖於民國84年被列為國家風景區,不論自然或人文,都頗有可看之處。
根據馬管處統計,馬祖遊客92年後就維持在8萬人次上下,直到去年101年突然躍升至10萬人次,馬管處「聞戰下馬」活動補助民眾淡季參團旅遊,加上博弈議題發酵,讓去年的馬祖,度過了一個有史以來最長的旅遊旺季。
馬祖商家都說,這兩年可以明顯感受到打工換宿、背包客越來越多,隨觀光人潮的增長,近年馬祖也流行起開設青年旅館、民宿,計程車司機兼考導遊執照,年輕人回鄉意願提升。
馬祖去年28位考取得領隊、24位考取導遊,高普考領隊導遊考試,也開始增設馬祖考區。
馬祖林義和工坊,負責人黃克文,早期家族經營馬祖地區最大的醬油公司「宏康」,也做醋、紅糟等發酵產品,看到觀光商機,98年推出DIY老酒體驗、紅麴面膜製作等,生意最好的時後,一天可以接超過百位客戶。
甚少外地企業來投資的馬祖,去年南竿遊客中心ROT案被采盟集團以高出底價六倍價格標下,采盟在南竿機場已經有免稅櫃位,但因感到展示空間不夠,進而轉向市區拓點,也成為馬祖第一個包含輕食區、免稅中心、精品展售的案子。
資深旅行業者指出,馬祖目前的接待容量還太小,導遊、餐廳、車輛等都有限,估計南北竿加起來,一天最多只能接待近千名旅客,對現在每天幾百名旅客來說綽綽有餘,但突然暴增1千多名,還是承受不了。
業者表示,馬祖現在還是niche market(利基型市場),當地特色可以吸引小眾族群,但只要交通問題沒克服,規模就沒有機會大起來。觀光加溫,為馬祖帶來商機,但要發展成觀光大縣,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