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命的摧殘/涂芷儀

  • 2012-02-13
自身生命的摧殘後,許多無辜的孩子遭到傷害,造成身心不健全,未來如何面對自我生命,以及如何珍愛自己生命,接受自我生命。
 如果,我們能換得一些真實對生命的留戀與希望,少一分摧殘與自虐,如果,我們能減少一些孩子對生命的荒唐與暴戾,多一分關懷與體貼,那麼,這些努力的成績,都是這些罕見孩子們純真的付出。
 當天堂在生命出口等候,您會看到善良的天使,而自覺有意義的生命才能倖存。人不能一直讓自己的感覺都處在苦難之中,雖然生命難免不順遂,即使現實始終存在著磨練,我們還是必須努力要自己在人生考驗中尋找平安幸福,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為何,什麼才是自己該珍惜的、努力的。
 震撼,看到了在這個世界的另外一個角落,還有如此讓人震驚的東西,有如此殘忍的舉動,讓人深思。那個堅毅的自我,有著對生命強大的韌性,又有著對生命如此殘忍的摧殘;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去詮釋表達內心的感受,驟然消逝的親人,被愚痴風雨摧殘的家產,在消逝的悲情中,幻化為縷縷的煙裊,任何情緒的宣洩,都無法力挽狂瀾。
人究竟從自然界的天災地變、致命災禍中,學到了什麼?憤恨、不平、自怨自艾……,也許這一切在個體自身吞沒最後一口氣時,終究是迷樣般的不解。正如同對生命,是個體的內心思想不正確,所以才吸引那些批評個體自身、利用他和摧殘他的人前來和他……只是一種恐懼,而喜愛自己乃是要我們對自己有極大的尊重心,以及對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心意識,有著深深的感激。
 為了不讓生命無意義的流逝,任由自己的生命受到自我的『愛見愛』等摧殘與蹂躪?這非善的意識行為不僅傷害了自己、家人,也羞辱了家人,更是負面的想法,顯然是對生命早已灰心喪志。罪惡從意圖開始。
 從過去到現在,人們在意圖的驅使下,不斷創新、進步……長年忍受著烏煙瘴氣的高權咆嘯、紛亂的自律、燻心利慾的職稱和歲月無情的摧殘;但是個體憑著堅忍不拔的性情、靠著永不妥協的勇氣,努力地成長……。
挑戰生命的逆流,力挽生命的轉捩,世間的真善美,確實是很偉大。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珍惜一分一秒的努力過完自己的一生,有些人卻可以毫不猶豫地摧殘自己的生命?生命之所以頑強,源於人對生命的渴望。
 人的一生要經歷無數的磨難,對於這些磨難,有的人敢於正視,也有的人一碰到磨難,就退卻了……生命是脆弱的,因為它經不起摧殘,但生命又是頑強的,它在無數人的呵護中不斷強大。
 人生最糟的事,或許不是死亡,而是錯過人生;生命的目的,或許也不是在道路的盡頭,而是在整條道路上。
 唯有讓孩子瞭解生命的起源,體驗生命的喜悅和理解生命的尊嚴;孩子對生命的認知,能喜歡、欣賞生命,就不會去摧殘生命,並能啟發妳將得到充滿愛心的人,進入妳的世界,而那些已經在妳生命圈子裡的人們,更會對妳充滿關懷。
 大部分的人,都有錯誤愚蠢的信念,對生命有……便不會再來到他的身邊,而會另找其他的人去批評、利用和摧殘。父母師長該搶救孩子的迷思,應思考孩子已過著低品質的生活,若加以無情的摧殘是否有實質的意義與價值。教師的教學應引導學生產生對生命的自信、形塑生命之美,以培育出有善性的下一代來造福人群。
 看妳弄嬌弄豔,裝笑裝顰,招致了蹂躪、摧殘,攀折之苦,而步妳的母親的後塵!其實,說穿了,我們是來享受生命的。我們比草木土石要幸運萬分,因為我們能痛切地感受到我們自己的生命……這才是真正的享受!我們在什麼時候對生命有深刻的感受。
 生命和時間雖都是一種感覺,但這兩個感覺不是一個感覺。生命的本質是感覺,對空間位移的感覺就是時間。生命對一個人何等重要,不管是當多大的官,有多少的財產,沒有了生命與健康就等於沒有了一切。但現實是任何人不能違背的,因為煩惱是每一個人都一定會有,有人說沒有煩惱,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有壓力、煩惱,其實是生命正常的本質。
 有些煩惱對生命而言是一種挑戰,去解決它、克服它,會使你的生命更堅強。當我們把這些壓力解決了,並不是浪費生命,而是代表你成長了,但請不要傷害自己。
 生命是因為有正確性的付出才完整,善性的循環而永續。不要讓生命無聲色地墜落,使自己陷入了無知迷惑中,滿腦子只有貪念和怨恨,構成了自己痛苦的根源,有情眾生蒙在鼓裡的以為這是享樂,實質就是自我的摧殘。內心的失落感有如狂風掃落葉一樣摧殘著自己的感覺器官,那全是人自己的引狼入室。
 多夢又多欲的少女,成熟中的憂鬱,自卑感強烈促成的自我封閉心理,生命歷程裡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渴望真正成熟的時候,意想著成年時候自由的跟喜歡的男子的,誰都不能阻擋我……。如果對於妳想做的事,沒有發自真心,結果不會是妳所期待的正果!所以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我會不斷的問自己。失去什麼也是經歷生命的一部分。回頭一看,那些我們以為不可以沒有的,卻走失了。
 千千萬萬尾鮭魚在楓紅似火的十月天,奮力逆流返鄉產卵,旅途迢遙,沿途不進食物,日夜不停,遍體鱗傷,最後一一力盡而亡。鮭魚回家時,遇急湍激流便奮力跳躍,逢淺灘和頑石,則以己腹磨擦河床,努力越過。返鄉的鮭魚們奮力的往故鄉的河流游去,心裡只想著「回家!回家!我要回家!」,即使被擦身而過的石礫刮得滿身傷痕,即使對抗強大的逆流而精疲力盡,卻只有到家的那一刻,這些鮭魚才能獲得心靈的平靜。
 這是年復一年讓人驚心動魄的死亡之旅,卻也是生命之旅;鮭魚抵不過無情的摧殘,被沖上岸身亡。幸運一點的被沖到下游溪段生活,但是下游的高水溫不利於產卵,高死亡率的繁殖……的保護一方面是基於天生萬物均有生存的權力,尤其是物種的瀕臨滅絕是由人類不當的行為所造成時。
 家庭可以影響一個人,我曾聽過一則家鄉的真實故事。
有個女孩的媽媽是特種行業工作者,她小小年紀就被抓去陪客,學校是她一生中最想去的地方。但她不會因為自己的家庭而感到悲哀,這段時間努力的在店中賺錢,雖然她也步上媽媽的後塵,但她依然相信自己可以脫離這裡。後來她想盡辦法讀書,終於修到了想要的學歷,獲得想要的工作,讓自己脫離那種生活環境圈子。她為求再生,甘受漫長「磨煉 」,卻是不爭的事實,她必須做出一個困難卻非常關鍵的決定,讓自己重新得力展翅飛翔。在這些日子裡,對於小女孩來說,過的可謂是「非人」 的生活。她戰勝了彷彿特種部隊重生般的焠煉過程,她這種勇於向生命挑戰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我。
更讓我訝異的是,只要有人問起她的過去,她毫不保留的全說了出來,因為她要讓大家知道,人是可以改變的,不管再多壞的環境,只要有正面的努力。因為每一個人皆淺藏著無限的能力和潛力,自己那顆被世俗的恐懼和限制所束縛的心靈,以及旁人加諸在我們身上,而我們也默認的無形限制都成為自己的絆腳石。人有權在安逸無味的高枕無憂生活和精采刺激的特種部隊生活中擇其一,大致上的人要高枕無憂生活的優點,卻不願意付出相當的代價。
家庭環境不佳,卻力爭上游的人其實也不算少數吧。很多人的家庭經濟其實不錯,但是卻一直覺得人生不夠完美,為什麼呢?因為她沒有體驗過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感覺吧!苦難能讓人成長,歷練能讓人的心靈成長茁壯;接受生命、享受生命,並且快樂的存活下去。用太陽光照的那一面去看待事物,珍惜身邊的每件事、每個人、每一刻,也許就是我們這一生中,最需要去學習的部分吧!
引導反思:想起小女孩的生命故事,忽然覺得眼睛一亮,好像為長期以來不斷因為病魔而深陷在倦意和無力感中的自己,開啟了一個鮮活的眼界。人會不會因為多年累積出來的習慣、自己已經熟練不願放棄的方法、他人或自我過高的期許、不肯原諒和被原諒的過去……,漸漸成為我們的重擔。透過小女孩重新得力的過程,讓我領悟到,只要願意付出代價讓自己重頭來過,放下過去習慣性的思考模式,停止選擇那輕鬆的、容易的、習慣的、推託的、容易放棄的態度,縱使必須經歷一段重頭來過的辛苦,但相信我們必能重新得力。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遭遇類似故事中的小女孩,但可惜的卻有80%的人是抱持著那是「不可能的任務」的心態,往往都認為自己不夠那樣的資格,自己不可能,把自己設限在一個小框框裡,故錯失了很多美好的契機!
然而,存在的回憶開始鮮明地流露呈現,粉碎了人對於內在意識與外在現實的確定;當人自己擺脫那樣的環境回歸自我時,也回覆了突圍自我的迷失的能力。
人生並不完美,那年、那天的那一刻,其實一生中都只有一次!珍惜它、感受它,愛惜自己、幫助別人,對任何的人事物多一分寬容也多一份感激,人生就會像老鷹一般,展翅高飛,傲視所有的。
故事中的小女孩教了我什麼?一個故事,有時可以喚醒心靈深處。已活過五個十年的我,到底有沒有想過自己活在這裡有著什麼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