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其敏特稿】東引鄉的自來水系統在十
餘年前就已經建立,民眾的接管率也幾乎達到百分之百
。但是軍方的公共給水建設就不如民間來得完善,絕大
部分還是靠舊有的蓄水池、攔水壩收集地表水,經過簡
易的淨水處理之後,做為日常生活用水。現在稱呼「東
引」時,其實也涵括了西引島。不過這數十年來在辦理
水資源開發和公共給水管線建設時,並沒有考慮到將西
引地區也納入規劃,以致於西引島的數百名駐軍和二戶
民眾長期以來除了只能使用水質不佳的水之外,而且在
幾十年中因為沒有任何的水源開發計畫在進行,還必須
不時面對潛藏的缺水危機。東引島的水不能供應輸送到
西引,西引駐軍現在面臨東澳攔水壩水位見底而出現缺
水,其實是早就可以預期的事。
和其它各列島一樣,軍民早期都是各自開發水源,用
水系統也不一樣。直到十餘年前東湧水庫興建完成,才
開始鋪設自來水管線,除了西引住戶外,東引鄉所有地
方的居民幾乎都完成接管,為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之
後,水權移交縣府經營管理,持續進行淨水設施的改善
、加高壩體增加蓄水量等計畫工程。不過由於東湧水庫
蓄水有限,所以也僅能對駐軍局部供水,更遑論東水西
運了。而且最
普及供水 水源開發應有全盤考量 軍民合作 統籌管理
- 200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