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暈船、嘔吐,相信是大多數馬祖鄉親們共有的不愉快記憶,它是多麼的真實、多麼的令人難忘,也是交通不方便年代留下的刻痕;本報電子報上週「大家談」單元特別針對莒光發生船隻漂流事件,希望鄉親從台馬間的開口笑(忠字號補給艦)、AP到臺馬輪;離島間從小舢舨到小客船;兩岸間從爬岸偷渡到客輪;不管回憶是浪漫的鐵達尼,還是看到海就想吐的不堪回首,都可以來好好傾「吐」一下我的嘔吐記事。
說到暈船,實在是馬祖鄉親極不愉快、但又偏偏得忍受的「磨練」,即使近年不論海空交通,都已獲「大幅改善」,但一些鄉親還是說,到現在,只要想到坐船,那股氣味與作嘔感彷彿就立即湧上,心中創痕之深刻、暈船嘔吐之殘忍,實在令人不忍再提往事。
一位「寶哥」就說到,心中的夢想是擔任船長,乘風破浪、翱遊四海,但卻在第一次搭乘軍艦時就破滅。回想三十年前,搭乘中字號軍艦赴台參加高中、大學聯考,那真是身陷困境,足無立錐之地,除了無床位之外,連坦克艙都被人群(軍、民都有)給佔滿了,又因海象不佳,航行不到半小時就撐不住了,真是「吐到最高點」,煞時就想到「回頭是岸的真諦」,想擔任艦長的夢從此打住,爾後對艦長及海軍弟兄們捍衛海疆的辛苦也尤其尊重。至於離島的軍民,搭一趟船,更是辛苦,小舢舨換馬達船、再換乘小艇、再攀網登上中字號運輸船,其中的甘苦有誰知,暈船暈到岸上也是有的;民國六十八年暑假返台,登陸艇已經進入基隆內港,還有一位阿兵哥受不了暈船,居然縱身一躍落入海中,搞的大夥兒為了救他,而擔誤靠岸下船的時間;現在的合富、臺馬輪設備都很好,搭船就沒那麼恐怖了,只是想到連胃酸、膽汁都吐光的情況下,您還有興致翱遊四海嗎?海軍阿兵哥值更時,抱著艉竿邊吐邊值更的慘狀,更是令人由衷欽佩啊!
而「愛鄉人」與「三哥」都提到民國六十七年八月底搭乘中字號軍艦赴台途中遇到颱風一事,兩人都深受其害。船上擠滿人、海上風浪大,偶而還下著雨,船上空間實在有限,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船位」,活像一艘難民船;後來還因為躲颱風,把船開到高雄,讓船上軍民幾乎「崩潰。。
不過,不便的往事總會成為過去,「小小草」指出,現在台馬之間海路搭乘臺馬輪已經好多了,但南北竿之間最近距離的海上交通應快改善,希望北竿的民代好好要求業者及政府督促,因為最早只要的十分鐘左右,而現在一趟卻有時要花上二十五分鐘,十五分鐘勉強可以忍受,但是超過二十分鐘有點太扯了。也有不少民眾說,建議政府補貼「閩珠壹號」來跑,最適合不過了;而北竿想要發展觀光,海上交通也要改善,如果有一艘好的船,跑北竿只要七、八分鐘的話,不但舒適,且服務好,相信,有遊客會願意順道到北竿一遊。
本週話題:「十分鐘價值18元,立榮『算計』在哪裡?」歡迎大家上網發表。
本報電子報大家談 「鄉親的嘔吐記事」不堪回首
- 200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