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驚!大量吃才傷肝 養殖魚與孔雀綠 魚肚、皮下、內臟、魚頭少吃

  • 2005-09-19
 【本報訊】台灣石斑檢驗出有禁用藥品孔雀綠,專家提醒,孔雀綠易溶於脂肪,尤其是魚肚、皮下、內臟與魚頭,民眾假使有疑慮,就少吃這些部位,吃魚肉就好。
 衛生署表示,雖然驗出石斑有孔雀綠殘留,但依現有科學資料,每公斤魚肉假設含九百微克孔雀綠,每天要吃二百九十公斤魚肉才會對肝臟產生危害;含量較高的鰻魚每天吃超過七公斤也不會有嚴重影響,民眾不要過於恐慌。
 台灣養殖魚使用孔雀綠是「公開的秘密」。孔雀綠是一種高毒性、高穩定性的化學物質,攝氏一百度加熱也不會消失。據傳用在水中殺死寄生蟲、黴菌的效果很好,還能避免魚類因運送碰撞導致魚鱗脫落引起的魚體感染、糜爛、死亡,但毒性很強,加太多連魚都會死掉。
 孔雀綠來源有二,一是養殖者真的添加了,但也有可能是餵食的飼料出問題。加拿大有機鮭魚養殖場曾發生檢驗出孔雀綠殘留事件,追蹤發現竟是當飼料的小魚有孔雀綠汙染。
 孔雀綠壞處很多,研究發現導致動物畸胎、細胞突變,還有致癌的可能。雖然目前國際還沒有看到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的報告,但等到發生危害就來不及了。
 孔雀綠魚肉的殘留多半非常微量,因此從未發生大量急性攝入的案件;但也因此,一般消費者根本不可能發現。
 台灣養殖業多半採高密度、不休耕的養殖方式,沒有機會抽乾魚池水、讓漁池曬太陽殺菌。要殺藻類除菌其他較安全的藥可用,不需要用孔雀綠。陳陸宏說,雖然目前沒有研究顯示孔雀綠會導致人類罹患癌症,但有動物實驗顯示會對實驗動物造成肝臟危害。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泰國、新加坡、香港與台灣等國,都禁止使用在動物身上,食品也不應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