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鐵板生活館館如其名,平時開會、簡報、辦活動、討論活動細節、辦畫展等等,舉凡社區居民生活大小事都與它有關。「鐵板生活館」一間屬於鐵板人的生活空間,來龍去脈,耐人尋味。
鐵板生活館改建自二間閩東古厝,二○○二年在鐵板社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劉羽茵的發起下,開始有了整建生活館的構想與雛形。當時縣府推動「一鄉一新房」計畫,各鄉均有大學團隊進駐,南竿鄉仁愛村被選定為城鄉風貌整體規劃設計的村落,由中原大學團隊負責進駐,從此就沒離開過仁愛村。
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從大一至研究所可說是以仁愛村為一間社區教室,與社區居民攜手合作,一點一滴規劃出人人稱羨的生活空間,鐵板生活館就是其中一項成果。
鐵板生活館共有一、二樓。走進一樓大門,首先來到外廳堂,就像客廳一樣,是居民閒話家常、打屁聊天的地方;再往裡走去就是展示與會議空間,幾乎所有的活動、展覽、會議都在此舉行;最特別的是客廳與展示廳之間,留有一處天井,從一樓直通二樓,是保留早期居家通風的設計,十分特別。
二樓則是設計成民宿,主要提供給來馬祖旅遊或從事研究的學生們使用,中原大學建築系以及暨南大學田野調查的學生,留在馬祖期間都住在生活館,成為學生深入馬祖風俗民情的第一手情報區;也曾經在二樓舉辦過「打開天真之眼」講座。
鐵板生活館從二○○二年著手設計到二○○八年正式完工啟用,共歷時六年的時間,過程幾經波折,設計圖也因為經費的關係做過多次修改,所呈現出的成果或許與最初構想有些落差,但從居民的高度使用率足以證明生活館已確實貼近民眾生活。
劉羽茵細說「鐵板生活館」由來 耐人尋味
- 2008-08-31

劉羽茵為一群來自台灣的大學生細說生活館由來。(圖/文:鄭慧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