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島人連結兩岸 縣長平潭殼丘頭文化遺址現勘

  • 2012-07-18
 縣長楊綏生偕同文化局長曹以雄等人前往平潭殼丘頭遺址現勘,平潭文體局代表表示,馬祖亮島人的出土,是沿海考古的突破性發現,有助於人類起源的研究,目前各界對於結果都相當關注。(圖:連江縣政府提供)

 縣長楊綏生偕同文化局長曹以雄等人前往平潭殼丘頭遺址現勘,平潭文體局代表表示,馬祖亮島人的出土,是沿海考古的突破性發現,有助於人類起源的研究,目前各界對於結果都相當關注。(圖:連江縣政府提供)

 【記者劉秋月/南竿報導】縣長楊綏生率領文化局長曹以雄等人,日前藉平潭搭乘海峽號返台前,前往平潭殼丘頭文化遺址現勘,平潭文體局魏副局長親自為一行人進行解說,他表示殼丘頭只有發現貝塚,並未曾發現人骨,馬祖亮島人的出土,是沿海考古的突破性發現;縣長楊綏生則表示,平潭是目前對台灣發展的重點區域,而馬祖與平潭不但地理具鄰近性,兩地在文化起源上更密不可分,未來可以建立更緊密的互動與合作。
 結束津沙進香行程後,縣長楊綏生偕同文化局長曹以雄、交通局長劉潤南及觀光局長劉德全前往平潭,並在平潭文體局局長的安排下,赴平潭殼丘頭文化遺址現勘。而魏副局長也提供殼丘頭2004年第二次挖掘的書面資料,在殼丘頭遺址所在地親自進行說明第二次挖掘出來材料的研究成果。
 根據其提供之資料顯示,殼丘頭遺址是台灣海峽西岸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遺址之一,自1985年該遺址被首次發掘以來,學者們對其重要性進行多方面的探討,一致認為殼丘頭遺址對於研究福建沿海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起源、海峽兩岸史前文化關係和南島語族擴散等問題有重大意義。為了進一步研究,2004年5到6月由福建博物院美國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合作,對殼丘頭遺址進行小規模的第二次發掘,挖掘面積共計12米。
 在殼丘頭遺址第一次發掘以後,發掘者根據當時已發表的金門富國墩遺址的貝殼C14測定年代(距今5890-7450),推測殼丘頭的年代大約距今5500-6000年。2004年的第二次發掘,不同的標本獲得了有些差距的結果,保守一點說年代應該距今5500-6000年左右,可能會早到距今6500年左右。
 當時挖掘者指出殼丘頭遺址所代表的是,福建沿海目前所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但由於考古材料的限制,尚無法確知這一文化的分佈範圍。另外,有學者以為,殼丘頭遺址的文化內涵與台灣的大坌坑遺址相比較,發現二者之間的相近性非常大,認為它們都是南島語族的祖先文化。
 馬祖亮島人的出土對於福建沿海考古發現有著重大的衝擊,根據經由美國Beta Analytic Inc實驗室碳14鑑定,已經證實亮島人為距今8320年至8060年前的驚人成果,之後若經DNA鑑定屬南島語族,可能可以推定亮島人為龐大南島語族的祖先。
 平潭文體局魏副局長表示,殼丘頭遺址並未發現人骨,對於馬祖亮島人的發現,不但距今年代更久,而完整的人骨發現,各界目前對於結果都在摒息以待。他另外也提到,法國波利尼西亞獨木舟協會曾發起南島語族尋根之路活動,在2010年11月19日在平潭殼丘頭考古遺址現場舉行尋根儀式,以殼丘頭代表著重要的人類起源,馬祖亮島人的發現,將會對於未來兩岸之間人類的起源發展,給予更確定的答案。
 縣長楊綏生在聆聽簡報後表示,馬祖過去的歷史與平潭相當有淵源,從平潭的建築文化等都可見一斑,平潭現在是大陸對台首要發展區域,馬祖與平潭不但在地理上具有鄰近性,文化上更是息息相關,未來期待建立濃厚的合作情誼,共同創造兩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