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走過一甲子歲月,馬祖各鄉島早期興建的漁寮建築至今已寥寥無幾,其中北竿地區僅剩白沙村尚保留漁寮主體完好。漁寮是大部份老一輩漁民共同的記憶,雖然空間不大,但卻是漁忙時期漁民重要的聚集點,也是戰地政務政令宣達據點之一。
馬祖四面環海,各鄉島早期居民大多依賴漁業維生,各種型式的漁業捕撈在列島澳口十分熱絡,民國48年時任連江縣長高瘦影為改善各島漁民作業環境、推展漁業政策宣達工作,在各漁村澳口都興建一間漁寮,除了供漁貨集散之用外,也是漁民鄉親平日聚集之處。
走過一甲子歲月,48年興建至今的漁寮多半已倒塌,有的甚至連遺址都找不到了,北竿地區目前僅白沙村尚保留漁寮建築,但缺乏維修管理已成廢墟。漁寮建築為石牆結構、浪板半圓拱頂造型,型式簡單,老一輩漁民回憶,漁寮在漁忙時節很熱鬧,大宗漁貨加工品都在漁寮交易或暫存,漁閒時則成為庫房之用。
走過一甲子 北竿僅剩白沙村尚保留漁寮主體完好
- 2020-02-01
北竿白沙村漁寮建築興建至今已有一甲子歲月。(圖/文:陳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