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兩岸交流中心的必要性

  • 2004-08-08
 地方各級民意代表倡議興建「馬祖兩岸交流中心大樓」,並由立委曹原彰在立法院召開協調會,會中達成多項共識,顯示各界對於大樓的期待。在兩岸互動日趨熱絡的現今,馬祖方面相關硬體設施未盡完善,興建兩岸交流中心不但有助於兩岸業務的擴展,同時可以提供中央駐馬單位員工應有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所以大樓有它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我們希望中央瞭解地區環境和需要,給予正面的思考,地方各界樂見其成。
 兩岸小三通轉眼之間已經過了三個年頭,在這段期間,兩岸地方政府和民間都很努力,不斷集會研究、協調溝通,也有不少建樹,尤其是最近一年,兩岸不論貨運和客運,均大幅成長,特別是旅客運輸,從週一至週五,天天有班船往返,便捷的交通帶動人潮,台商經由馬祖進出福州的機會提升,兩岸互動情況可以用倒吃甘蔗比喻,前景可以預期。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互動過程中,兩岸高層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依然是小三通的最大障礙。我們以為小三通既然強調地方性,就應該充分授權地方政府,在不影響國策的情況下,促使兩岸互動強化,讓雙方能有更大的活動和揮灑的空間。
 興建兩岸交流中心,需要龐大的經費,在地方政府插不上手也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必須爭取中央支持,能夠在短期內實現嗎?可能會有變數,因為中央對小三通似乎很冷漠,兩岸地方事務,中央不太支持,爭取經費必然也困難。其實地區推動各項公共建設,其預算來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問題,只要鍥而不捨,依然是有希望的。我們單就兩岸小三通進程來看,這項設施的確有它的功能存在,因為現在兩岸業務不斷成長,對於各項配套措施的需求相對增加,如果不能擴充設備,直接影響業務推展 。
 兩岸互動熱絡之後,配套措施不可少,因為業務成長與相關設施是相輔相成的,可是,馬祖的設施在那裡?現今往來兩岸的客源不斷增加,硬體設施沒有,遑論廣大業務。正因為如此,今天各級民意代表要求中央支持,興建兩岸交流中心,不論在時效上、功能上都是很好的時機,如果相關設施沒有得到改善,必將影響業務推動,中央單位工作人員的士氣也受影響。
 我們知道,兩岸小三通政策,是在民意強烈壓力下勉強實施的,中央說不上什麼配套措施,在當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可以用「亂」字來形容,連江縣政府措手不及,許多業務是在摸索中進行,對岸馬尾當局也毫無準備,至於中央單位人員進駐,更是只能用「慘」字來比喻,因為他們不知道落腳何處,最後在縣政府協助下,大家湊合、湊合,勉強找到房舍並處理相關業務。因此,興建兩岸交流中心,除了因應未來業務擴展需要之外,則是提供中央駐馬單位員工「一個家」,以鼓舞精神士氣。是以,中央不論從那個角度看問題,都應該支持大樓的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