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運動也好,聚落保存也好,人力是扮演火車頭的角色,而經費是燃料,兩者配合,才能向前推動;在地方社區發展協會相繼成立,並逐步運作之後,目前共同面臨問題,人手不足,尤以提案計畫是最大困擾,致使執行張力削弱。
在中央撥助經費方式改變下,以專案計畫提報為取向,並經審查方能取得補助,不同於過去包裹式或固定式的編配,甚至跳脫層級節制體系,直接與民間組織或團體如協會、社團等對口。
由於以專案計畫提出為基本,地方政府文化部門有鑑於事實狀況及實際需求,今年推動社區營造計畫社區培力計畫,其目的就是從根本做起,為社區訓練人力,創造具體成果。
這項社區培力計畫-島嶼學習工作坊,文化部門推廣工作人員已下鄉與各社區協會座談,傳達工作推動內容,讓協會成員有所瞭解,共同灌注新的生命力。
從社區協會草創成立,大家為了點燃火花,熱心地投入,當初具基本架構之後,必須有所突破、創新,以延續香火,而延續或擴大,計畫經費的注入,才能開啟這瓶頸。
現今,協會遭遇瓶頸,文化局彙整結果,以各社區有諸多想法、構思,但面對計畫書提案撰述,產生很大困擾。
社造已成為民間意識主流,協會成員及義工對自己成長的家園形塑、營造都有一股熾熱的心,住民希望看到再造的傳動力量和生命。新生命力量的驅動,除了社區集體意識之外,人力的培訓也是紮根工作。
中央補助計畫年年有,每年推出的計畫「菜單」會有所不同,除了構思、撰述計畫人力之外,還包括繁複的行政工作,的確對民間協會是個考驗與挑戰。
用心,可以把每一件事做好,我們希望各社區永續對家園的熱與愛,多思考、請益、吸納,並先從公部門人力在公餘閒暇協助、參與,或與專業團隊互動、交流,相互激發創意及給予指導,試圖尋找新的計畫版本。
沒有人天生就會,文化部門推動學習工作坊培訓計畫,我們期待經由互相溝通、交流,使社區目前面臨瓶頸,能夠找到有力的開罐器。
培訓規劃人力是社協走出去的第一步
- 200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