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果樹、野蔥季主題性旅遊之開發

  • 2007-05-12
 旅遊大門開放,南竿佔地利之便,離島觀光開發必須加入創意,運用在地資源予以活化,才能有別於本島特色而吸引遊客。以東莒為例,除賞螢列入規劃之外,最近打出的百合花季,以及協會推動麥蔥培植區、推廣果樹栽培區,都值得嘗試。
 島嶼開發因創意而偉大,也因集體而見成效,東莒協會及住民有鑑於先天條件弱勢,近年不斷在做突圍,希望有一天名氣能走出去,遊客腳步能走進來。
 以花季塑造為主題性旅遊,不論在台灣或國外都有成功的案例,而東莒百合只要大量推廣栽植有成,在開花季節推出花季旅遊,可以賣得了錢。
 東莒百合經鑑證為正港野百合,更顯現它的珍貴價值,在生態旅遊的風尚下,以野百合為主調,強力推銷它的丰采與魅力,方向是正確且可行的。
 從規劃培苗至生態公園區設置,東莒以最自然方式開發及栽植,減少人工的干擾,不破壞生態景觀環境,塑造和諧一致的觀賞氣氛。道路與觀景點開闢以生態景觀為主,工程為次,摒棄追求人工的秩序,希望此工程不只是野百合公園,更擴大為生態自然公園,在不同時節綻放不同的各類原生花朵,兼俱賞景與生態教學自然環境。
 馬祖開闢果樹區,東莒也率先在做,以近年北竿採桃也成為遊客景點之後,採果絕對也可以吸引遊團。
 近年,旅遊休閒以知性為主,果園、農場深受歡迎,雖然馬祖腹地受限,不過可以思考創造不同的味道。以地方氣候、土壤可能無法做到像台灣水果的甜度及多樣,但是我們可以朝這個方向規劃。
 還有,東莒也在推野蔥培植區,雖然才起步,區塊也不大,但是有在做,就是走出第一步,將來培植推廣成功,不但三、四月可推野蔥季之旅,一整年都還可以賣野蔥餅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