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產業發展要精緻與多元化

  • 2007-05-21
 任何地區要發展觀光必須有所謂的產業做支撐,如果只是走馬看花式的觀光型態是走不遠的;北竿地區最近有漁民開始推廣鮑魚養殖,也有旅台鄉親結合在地資源開了陶瓷公司,這些都是觀光產業的資源。多元化與精緻化是我們多年發展觀光一直努力的目標,民間任何與觀光產業有關的作為,都應獲得政府政策的支持,有了產業的基礎,觀光的內容才更加豐富。
 觀光與三通是地方政府明確的發展方向,尤其在國軍精實專案實施之後,馬祖要永續發展的利基在觀光的議題上。推動觀光客倍增計畫,是近年來交通部觀光局及地方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標,倍增計畫其實是必須要諸多條件配合的,除了在硬體部份加強景觀設施外,在軟體的宣傳及整體行程規劃更不容忽視,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過於強調硬體的建設,忽略了一個支撐觀光重要的元素,就是產業。產業應結合地方特色才有吸引力;政府推動坂里農產品加工、輔導漁民轉型養殖業、漁產加工等,就是希望民眾能在觀光產業的發展下,找到永續生存之道。
 整體而言,馬祖吸引人的先天條件在於其獨特性,在許多方面是別處無法取代的,所以發展旅遊是要掌握重點與特色,過去幾年的經驗得知,大型的旅行團表面上看來人潮很多,但真正能玩到馬祖精華的卻是所謂的背包族,他們深入每一個角落,比較對馬祖產生所謂的「感動」,這是一般團體所欠缺的,也是最可能回流的觀光族群。而地方的傳統產業若能朝觀光目標與需求前進,產業本身就是觀光吸引之所在;在我們鄰近的國家-日本,之所以在觀光產業上有傲人的成就,地方特色與觀光產業充份結合是關鍵,當然在發展的過程中少不了精緻的理念,汲取他人經驗正是目前我們所欠缺的。
 政府拚觀光就是拚經濟,民間業者的作為是關係到實際操作成敗的因素,我們不要一時的光彩,要永續的發展;眾所周知,旅遊要的是品質與口碑,馬祖的傳統產業很多,但真正運用到觀光之上的很有限。我們常說安居樂業,要樂業才能安居,在地民眾的職業就是產業,因為全馬祖都是觀光區,不論是政府或民間,在做任何投資時都少不了這種思維,那觀光就成功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