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通多點口岸是正確方向

  • 2007-05-23
 兩岸通航除政策鬆緊是關鍵之外,多點口岸也是發展的利基。在完成首航湄洲新紀錄後,直航寧德也是可以列為下一個規劃目標。金馬實施兩岸小三通,多點通商本是開發的方向,值得主動開啟可對口的口岸大門。
 在直航湄洲之同時,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利用在福州之便拜會寧德市,並進行座談,雙方就旅遊合作、直航目標建立初步共識,也等於雙方跨出了第一步。
 小三通實施已進入第七年,增加通航口岸,一直是地方積極推動的事務,從爭取黃岐副港至考察羅源灣可門港,再到寧德三都澳,主要是希望開闢多點口岸,便捷通航往返,活絡地方商機,進而提供民眾生計需求。
 以爭取連江縣黃岐鎮做為小三通副港而言,則是屬意它的臨近性,地方政府這六年來也不斷向福州方面提出,甚至先期做為小三通貨物運轉口岸,但對岸方面基於何者考量,沒有明確回應。
 以羅源灣可門口考察來說,有鑑於可門港將是大陸東方第一大港之規劃,地方交通部門也曾先行瞭解該區塊施工之狀況及未來開放運用之可行性。
 以瞭解寧德市三都澳港部分,也是著眼於多點通航之開闢,希望藉由實地踏勘,掌握該口岸通航之可能性,以利雙方共同致力達成。
 寧德市與福州車程大約兩小時,以大陸廣大陸域面積來說,並不算遙遠,加上三都澳與東引航距較近,同時,小三通以來砂石輸進皆由該港運出,而成為鎖定的定點之一。
 目前大陸各縣市均以經濟、旅遊開發為重點工作項目,沿海寧德市當然積極爭取對台通航口岸,並以區位優勢,與馬祖小三通之接觸也是必然的結果。
 地方基於小三通之航線開闢,此次媽祖回娘家活動,以直航做為首選,除具有歷史紀錄價值之外,也象徵新口岸開闢的再突破;雖然,籌備、協調過程繁雜,但是完成新口岸直航的意義是深遠的。
 在直航湄洲之同時,再進一步與寧德就旅遊合作、雙向通航進行瞭解及意見交換,是再出發、突圍的正確方向,將來通航實現,海上交通工具再便捷,舒適穩定度更好的話,可提供華東一帶的民眾旅遊,以及利用優勢的出海口岸,對華中內陸的省份提供便利的貨物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