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馬祖開發歷程及背景,深受海洋環境影響,對人文活動而言,海洋具有阻隔與通路的雙重作用,此雙重因素的相互,正是形塑海島人文特質的基本元素,也始終伴隨著馬祖人文的發展與變遷。所以,馬祖的人文環境的特性,可說即是海洋「阻隔疏離」與「通路連結」兩相作用的產物。基於國際間對海洋環境、文化的重視,四面環海的馬祖地區當然不能置外於國際軌道,因此今年主辦單位以「馬祖列島與海洋環境文化」為主題,邀請國內外相關研究學者提供其「區域研究」、「海洋環境」以及「文化資產維護保存」三個課題上研究論文,以國際學術論文發表之規格,希望馬祖能夠累積更多相關的學術界力量,將馬祖更讓世界都認識。
縣長楊綏生在致詞時指出,島嶼雖有大小不同,但型態接近,可提供我們學習借鏡之處;馬祖地區是屬於小區域型環境,資源有限,如何利用海洋、保護海洋和島嶼環境,讓資源永續為用,並使馬祖更能蘊育出優質文化,將更能提升人們對海洋環境保育的意識,並能落實於生活之中,是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
走向國際化是馬祖一定要走的路,透過國際性活動。以金馬歷史背景及特殊區域,塑造為獨特島嶼,推動國際化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尤以開放自由出入之後,未來目標要自行打造,使馬祖成為國際島嶼,而不是永遠「離」群索居的「島」。縣府強力新推島嶼國際行銷,其目標是逐步達成馬祖走入國際,世界各地都知道馬祖,進而入境登島。
當地的開發與漁村聚落的出現,過去分隔管制下,急速的人文發展與變遷,形成軍管戒嚴之島,並形成前所未有的人文轉型、積累。在改變中的馬祖,島嶼海洋環境、文化歷史,近年經由聚落保存、社區營造運動及文史尋根、田野調查、國際性學術研討活動,已一頁頁掀開、傳頌,我們深入了解馬祖進化演變史,也讓馬祖下一代緬懷與珍惜斯土。
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前五十年的馬祖是荒蕪落後,後五十年的馬祖還是軍事圍堵之島,內部走不出去,外界也走不進來,主要是被綁在框架中;雖然馬祖在過去百年歲月裡,我們來不及參加,但從民國100年起,我們不能缺席,未來如何躍升,怎麼與世界接軌,又該如何建構與全球互動平台,的確是值得思考、推動的議題。
我們馬祖要躍升國際舞台,必須在現有地方資產發現、特色開發及規劃,並與世界接軌。現今天涯若比鄰,世界已是一個地球村,透過便捷交通、網路通訊,國際社會已沒有距離;我們站在馬祖,不能原地踏步,除了走出去,還要世界走進來,這樣才不會被國際潮流覆蓋淹沒,才不致於被邊緣化。
馬祖列島與海洋環境文化國際性研討會有感
- 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