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公德心的社會

  • 2011-11-27
 許多到馬祖的遊客稱讚馬祖是個充滿熱情與人情味的地方,外地訪客雖不免有幾分客氣,但馬祖整體社會風氣與公共道德,長久以來保持著良善與質樸,也是不爭的事實。公共道德是社會的潤滑劑,在現今競爭激烈、繁忙現代化社會,更顯得其重要。公德心內涵揭示的是對他人的尊重與自愛,是一種值得獎勵與學習的美德,要讓馬祖變成為一個有秩序、和諧與進步的生活地方,建立公德心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西方人批評中國人富有人情味,但缺乏公德心。早期的民眾,隨地吐痰、隨處便溺、任意丟棄垃圾的現象,時常可見。近年來隨著教育普及,生活水準提高,這些現象已經少見。但是國人出外旅行,大街小巷,搭機乘車,笑語喧嘩,聲音亢奮,仍然處處可見。更有許多場所明明昭告著「禁止抽菸」,癮君子還是照抽不誤;門口已經寫上「敬請止步」,還是照進不誤;博物館的展覽品旁豎著「請勿觸摸」、「請勿照相」,仍然視若無睹的照樣觸摸,依然照相,一意孤行,我行我素。這就是缺乏公德心的表現。
 一般說來,沒有公德心的人多數是「有我無人」,缺乏奉獻服務的精神。所以在公共場所裡,用過自來水後,總不肯隨手把水龍頭關好;開了電燈,也不知節約能源,不肯隨手關燈;離開室內,不順手關好門窗,桌椅傾倒,不肯隨手加以扶正,此皆因為缺乏公德心之故。
 以前在路上邊走邊吃,隨手亂丟垃圾是常態;車子經過行人,突然丟出一團垃圾,或是吐出濃痰或檳榔汁。但是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提升,這些破壞公共環境衛生的行為,現在已經是非常少見。手機剛開始使用的前幾年,在餐廳、電影院、機場等公共場所,有人大聲講電話,不顧他人安寧的情形很普遍。現在的人進電影院之前,多半會主動關掉手機,在公共場所講電話的音量也降低。
 這些例子,都代表公共道德水準提升;但這些提升不是因為人性突然變好了,也有法律、規定的相對配合。如公車司機的服務態度之所以改善,是因為車上都標識有司機姓名、員工代號和申訴電話,如果服務態度不佳,乘客可以提出申訴。手機文化的改善,也和政府宣導有關,在電影開演前必然有提醒字幕。各地方的環保單位編列獎金預算,歡迎民眾檢舉隨手亂丟垃圾、菸蒂的人,也有助公共環境衛生的改善。
 公共道德的形成,不只靠民眾的自覺意識,也靠政府適時提出合理的規範,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塑造有利的社會氛圍,促使公共道德提升。古人說,「倉稟實而知禮節」,正是指形成公共道德的環境。現在的人公民素養已普遍提升,政府與民眾全力拚經濟之餘,更應該以「富而好禮」為念,塑造善良、有禮、謙讓的社會風氣,讓馬祖成為一處名副其實的海上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