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坵島作為復育純種台灣梅花鹿群是正確方向,基於保育,地方計畫向農委會林務局爭取永續發展計畫,鄉親也較支持這項作法;至於,適度地控制數量,並以畜產化的方式處理,未必是最佳處理方式。當然這項保育兼觀光資源保存,面對數量過剩、食物不足、環境生態保護的課題是必須解決。同時,我們以在地觀點,規劃生態博物館園概念是對的。
有關大坵島梅花鹿處理問題,早期還擔心放養存活及後來大陸漁民登島捕捉問題,現在反而隱憂的是繁殖太多,食物供應以及環境生態維護,我們認為中央相關部門要正視保留原生台灣梅花鹿遺傳特徵,提供研究原生鹿群重要基因庫。
根據縣府建設局爭取永續發展計畫的重點,包括生態旅遊的規範宣導、加強縣府與旅遊動線當地的居民合作經營,以及在大坵島生態旅遊服務人員的解說教育訓練、推廣大坵生態旅遊活動、建立遊憩使用與生態環境的長期監測機制、生態旅遊地點遊憩承載量檢討,與島上永續經營的管理方向(如冬季補飼料或畜產化減量處理)。
在馬祖旅遊區塊中,大坵島有野放梅花鹿具可看及可親近性,近年因台灣墾丁國家公園在復育純種台灣梅花鹿群,參與的學者專家經多年研究,證明民國69年北市動物園相贈金門屬保育純種台灣梅花鹿群,種原來源更單純,使得同時期也贈予馬祖種原,同樣具保育類台灣梅花鹿群價值,未來可比照持續結合學術單位進行台灣梅花鹿族群遺傳管理,結合發展觀光策略規劃,建構更完善野放鹿園,以及打造生態特色旅遊的活教室。
馬祖在戰地政務終止後,野放當年大坵獨立無人島嶼獲得比金門更好隔離保種,具有研究和觀光價值。我們未來可比照持續結合學術單位進行台灣梅花鹿族群遺傳管理外,結合發展觀光策略,規劃再建構更完善野放鹿園,且大坵的島嶼型態比金門更具優勢條件,以及打造生態特色旅遊的活教室,如梅花鹿引進馬祖歷史背景,留存相關記錄可資配合運用。
經多年繁殖,可以印證島上適合梅花鹿生存,至於食物不足、環境生態保護等問題,可以採取運送食物及圈養管理,給予安定生活空間,我們希望中央以作為提供國內研究原生鹿群重要基因庫,與地方合作,相信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生態博物館園概念是將地域本身自然及文化資源視為主體,它是個概括性說法,據此理念將地景、人文、歷史、古蹟及生活等全部融合展陳,並由各專題展示再延伸至各處,形成一個生態區概念設計規劃;以此概念,綜合思考馬祖地區自然與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展示教育與觀光功能,冀將其在地的自然與文化資產統合在現代的環境中整體呈現。
以在地觀點,規劃大坵島生態博物館園概念
- 201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