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日本民間旅行社自發馬祖踩線團,日前在地區旅行社引領下參訪南北竿重要景點,這是馬祖觀光發展近二十年以來重要的里程碑,除了代表馬祖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外,對於邁向國際級景點的目標,應有更多的期許與努力。今後在景觀開發與設施改善方面規劃要更有國際觀,全面提升營造友善旅遊環境。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近十年來台遊客統計,在港澳、日韓、東南亞、美歐等國之中,來自日本的遊客數量連續九年拔得頭籌,總人數從91年的99萬人次到99年成長到129萬人次,目前是僅次於中國大陸國外來台旅遊最重要的國家;台灣人愛去日本,而日本人其實也愛來台灣,而一年之中將近130萬人次的日本遊客,若能有一部份延伸到馬祖旅遊,則未來很可能成為來馬旅遊人口最多的國外人士。
要吸引日本人來馬旅遊,除了旅行社的推廣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準備工作做的如何?曾經參加觀光局十大觀光小城評審工作的日本名主持人賴上剛就表示,台灣最大宗的國外觀光客來自日本,但景點設施有日文解說的並不多,雖是小問題,但卻是觀光部門今後要積極努力的地方。回到馬祖,我們的景點設施除了一部份有英文註解外,幾乎沒有任何日文的字樣,對於發展為國際級景點而言,其實還有段距離。日本人講究乾淨與精緻是國際有名的,而這一點正是馬祖觀光發展最欠缺的一塊,若能以日本遊客的要求為目標,建設馬祖成為更精緻的觀光勝地,那麼所謂的國際化就不遠矣。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旅遊市場之中,馬祖要如何善用自身有利的條件發展長久的觀光事業,是需要公私部門共同努力的。交通部觀光局過去努力推廣旅遊動線整備計畫,但近年來卻因為政府整體財政因素,觀光局轄下的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年度預算一年比一年少。缺乏經費要如何整備?在台灣即將邁向一年800萬旅遊人口成為觀光大國之際,觀光總收入已達五千億元之多,國家預算的分配著實需要做進一步的思考與調整。
馬祖與台灣一樣視觀光為重要且永續的產業,現在要做的不僅是觀光客倍增,更要加強整備工作,對內與對外工作要齊頭並進,以更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進而達到吸引四方客的目標,縣政建設與景點開發相契合才是最重要的。馬祖以閩江口外一串珍珠自許為觀光潛力區塊,但玉不琢不成器,對於景點的開發只要方向定位明確,應該是持續要努力的區塊,在力求原貌保存的思維下,純樸自然與落後荒廢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在日本踩線團之後,首發團不知何時會來,但我們的準備工作不能觀望,更不能停下腳步。
為景點國際化預做準備
- 201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