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最後還是擁抱傳統的快樂和滿足!近年馬祖三角鹼粽受歡迎,不但大人愛吃,連小孩也喜歡;莒光婦女在粽子加紅豆最近很紅,還紅到南竿贈送親友分享。我們一直推銷在地的傳統點心,如小型三角鹼粽等,不但希望餐廳端上桌,也一再鼓勵在街頭巷尾或是景區附近,以攤位吸引遊客。
地方社協在慶端午年節舉辦傳統鹼粽包法,這種活動不錯,除達到傳承意義,也讓年輕輩學習;其實,難度不高,著重在外型及飽滿度。過去,因台灣包肉、香菇、蝦仁等台灣鹹粽引進,馬祖傳統三角鹼粽曾一度式微,家家戶戶應子女要求,開始改包台式鹹粽。不過,這幾年因社區活動多,又開始興起包傳統鹼粽,並巧思添加紅豆等口味,漸漸又在鄉村起色。
提起台灣觀光,外來遊客都會聯想小吃,連國際知名的CNN電視媒體都在報導,我們一再建議馬祖傳統點心在未來遊客倍增之後,村落街頭可以擺攤。除了近年打紅酒糟以外,在地的傳統點心如白丸、小型三角鹼粽、(虫弟)餅、龜桃、(米時)等,都可以吸引遊客。
以遊客出遊餐飲取向及當地住民飲食習慣,在地的東西才是最大特色,也是最大的誠意。馬祖旅遊大門打開之後,近年才見地方部分小吃店推出老酒麵線、酒糟炒飯、酒蛋等受到遊客喜愛,連在地鄉親聚餐小酌,或是宴請台灣親友也是列為首選。
今年從旅遊旺季開始,鐵板街頭的阿婆(虫弟)餅及阿珠(虫弟)餅,不但在地軍民愛吃,遊客也在排隊,尤以自助行背包族,或是家庭小團都會想一嚐傳統口味,台灣電視節目也曾來採訪,這就是小攤魅力。我們只是覺得不夠快速,讓遊客等太久。
馬祖三角鹼粽吃法冷、熱適宜,各有風味,也可沾糖,一般人都認為原味最好,莒光婦女在粽子加紅豆,就帶有淡淡甜味,我們建議餐廳、旅館可以委請地方婦女製作小顆,在最後上菜當點心或是早餐;若是未來知名度再打開,宅配也是一大商機,全年都可以賣。
從玩到吃,是遊客出遊目的的兩大體驗訴求,地方傳統點心的調製,在材料來源上沒有困難之外,攜帶及宅配都不是問題,政府及民間相關組織共推在地風味點心,建立馬祖旅遊點心特色招牌;不然,不做轉換,對地方觀光不會有加分效果。
推動地方產業,真正惠及民間的是家庭小型產業,在地方建設工商相關部門宣導、輔導及活動協助部分,試著朝旅遊發展區塊辦理相關活動,或是對在地特色點心給予獎勵,活絡民間商機。
擁抱傳統口味
-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