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為解決白沙碼頭擁擠現況,計畫利用中澳口突堤延伸,讓部份白沙漁船移泊,日前工務局專程為此案到北竿向漁友及各界說明,但地區漁民對政府是項建設不是很滿意,原因是延伸長度不足,無法滿足現況需求。漁民更在意的是各界長期忽略漁民對漁港碼頭的需求,四鄉五島僅北竿漁民面臨無處可靠船的窘境,興建漁業碼頭雖在推動上有一定難度,但地方各界仍應持續朝正確有效的途徑爭取落實。
馬祖地區漁撈養殖比起20年前算是萎縮,但就現況而言,仍是地區重要的傳統產業,北竿地區現有大大小小漁船40多艘,唯一可靠的碼頭為白沙碼頭,然而白沙雖是漁業署列管之漁港碼頭,但後又因白沙前後三期工程均由交通部以國內商港之名補助經費興建,導致農委會書面資料上的白沙漁港碼頭「妾身未明」,甚至根本無實質區域規劃為漁港專區,白沙港漁港碼頭根本不存在,現在漁船與客船、貨船爭船席,導致白沙內港小船渠「船滿為患」,政府想要在渠內建造一座浮動碼頭都要擠來擠去。
限漁政策是北竿爭取興建漁港碼頭最大的障礙,但經查漁港碼頭限建只是政策不是法令,中央並無任何一條法令指出禁止興建漁港碼頭,而台灣西部地區到處閒置的漁港碼頭,雖是造成漁業署漁港限建政策的主因,但馬祖與台灣性質不同,需求也不同,政策不見得能一體適用。要突破中央漁港碼頭限建政策,從法令面著手似乎可行,離島建設條例不就是提供很多建設開發的法源依據,重點在於我們有沒有重視這個議題與需求。
馬祖四面環海,可利用的海域面積是陸域的數十倍之多,居民世代「以海為田」,而現代化的漁撈養殖業沒有碼頭設施,在作業上是十分不便的,相對降低這個產業的競爭力;尤其是北竿大大小小漁船散落各村澳口,抬舢舨恐怕是現在北竿特有的現象,比起馬祖其它鄉島,北竿的漁民算是辛苦的一群,但世代留傳的漁場不能放棄,「 漁人的搏鬥」 繼續在北竿澳口上演 。
隨著全球漁源枯竭,海裡的魚越來越少是事實,也正因為如此,讓水產品的價格高漲,這使得傳統漁業非但不會式微,反而有增溫的現象,至少在馬祖是如此。不論是發展傳統漁業,還是推廣養殖漁業,碼頭設施都是必要的,長期以來北竿漁民希望爭取一座像樣的漁港碼頭,希望這個產業能永續經營下去。地方政府爭取漁港碼頭近年來是不遺餘力,但始終無法獲得漁業署的支持,不論是政策還是法令,總是有可突破之點,期盼地方建立共識,持續爭取北竿興建一座可長可久的漁港碼頭。
持續爭取北竿漁港碼頭
- 201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