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學生個位數的隱憂

  • 2012-09-01
 新學年伊始,地區各國中小完成註冊,北竿地區兩所小學共十二個班級全是個位數,東莒國小全校僅6位學生,又統計全國共十四所國小一年級新生僅一人報到,少子化對教育體制的衝擊全台浮現,馬祖算是最嚴重的區域。多年前地方倡議的併校政策沒能順利推動,讓許多學生在義務教育學程中,在幾無同儕競爭力的情況下完成學業,而併校雖是牽動甚大的政策,卻是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議題。
 教育部在87學年度推動全台實施小班教學政策,目標是希望將每班學生降到35人,這個數字是專家經過評估而定的,一般認為每班35人是最能兼顧教學多元與適性化發展的數字,同時符合學習競爭環境營造,這項政策經過十年的推行大致完成,但全台各地因為少子化的社會趨勢,小班教學在很多偏鄉根本是多餘的政策,很多學校連小班的35人都達不到。
 「永遠的第一名」,這是媒體對全台十四校一年級僅一位新生的寫照,但如果真的在小學六年時間中都是「永遠的第一名」,對孩子而言未必是好事一件,一對一的教學表面上看來是很幸福,事實上很可能讓學習成果大打折扣而不自知。馬祖大多數小學或國中班級學生數,都達不到所謂35人的小班,應算是迷你班特別多,這時候唯一能夠把班級人數拉高的作法只有併校一途。多年前教育局曾經針對馬祖各鄉併校規劃完成說帖,但社會上始終存在一股阻力,讓併校政策無疾而終。
 併校議題牽涉到組織編制與教師工作權的維護,因此只要完善的規劃人的問題,併校仍是未來教育部門要積極面對的課題,這是基於學生受教權的立場而推動,應排除萬難落實。另從地方整體發展與教育資源合理運用角度來看,因併校而閒置的空間,將為地區發展帶來革命性的影響。近年來地區各校提報許多校舍改建計畫,只要是與危險教室牽連,教育部通常都會同意補助;學生人數一年比一年少,校舍一間比一間大,每一所學校都看起來美輪美奐,校長、老師都忙著規劃新校舍爭取預算,教育的宗旨與目標日漸模糊,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隱憂。
 造成馬祖小校迷你班現況不是老師的錯,這是大環境的無奈,在我們仍無法改變少子化的現象前,唯一能改變的是政策與因應措施,在政策方面不應排除繼續推動併校的可能性,在因應措施方面,學校校長與老師責無旁貸,小班小校之主要目的在於教師教學及輔導能夠關照到所有學生,確實發揮小班教學的精神與功能,在學生人數逐年降低之同時,希望能以「多元化、個別化、適性化」之小班教學精神來帶好每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