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弈公投通過後,不少選民預期更好的社會福利,紛紛將戶籍遷到馬祖,搶當「馬祖人」。在這次縣議會總質詢中,陳建光議員就指出,博弈公投通過後地區已遷入超過千人,對政治生態有絕對影響。博弈公投通過後激增的新縣民,是否將對地區政治生態「量變」導致「質變」?已成為馬祖各界關注的話題。
博弈公投通過後地區已遷入超過千人,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增加下去,「博弈新縣民」帶給馬祖政治的第一個改變,就是馬祖議員、鄉代席次的增加。依「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6條規定,「縣(市)人口在一萬人以下者,選出九人」、「縣(市)人口超過一萬人至五萬人者,每增加五千人增一人」。因此如果馬祖選民數仍持續暴增,到103年應該可突破5000人,屆時連江縣議會之組成將可依法再增加一席縣議員,其增加席次之選區分配,有關單位應及早因應規劃。
其次為當選門檻之提高與選民板塊的改變,過去馬祖三百多票即可當選縣議員,兩千多票可當選縣長、立委,未來選民數增加,候選人當選票數也將隨之提高,僅靠宗族、同學票數尚無法達到安全票數,候選人必須要再從新遷入的選民中開發新票源。同時馬祖選民板塊大小也將重組,就僅以目前新移入的逾千選民來計算,如能配票得當,即可拿下2席縣議員,並且打下縣長、立委選舉半壁江山。未來「博弈新縣民」如果持續增加累積,新選民成長為「過半多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將可決定未來馬祖選舉結果與公共政策制定。
另外政治人物的行為模式也將因選民人數增加而隨之改變,因博弈而遷入的新選民未必長居馬祖,並且可能對於自身福利、短期利益的關心,更甚於馬祖整體未來發展,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民意代表,未來地區政治人物可能迎合新選民的「胃口」,而更關注於各別選民經營與短期利益,而非以馬祖整體來做思考。地區某位民意代表就曾表示,其他民意代表是「選前買票」,而他是「長期買票」,立於不敗。檢調對於「長期買票」的政治人物似乎也毫無辦法,新選民加入,將使馬祖選民構成更加多元複雜,未來將可能有更多光怪陸離的選民經營方式在馬祖政壇出現。同時新選民增加,使得民意代表經營的範圍變大,當選成本變高,選民經營越來越花錢。
最後在公共政策決定方面,在多數決的民主機制中,馬祖發展觀光博弈的政策方向將不易被推翻。其實在7月7日公投結果出爐後,1795張的同意票以及57.24%的民意展現,已讓地區政治人物與政治生態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博弈公投後遷入的新縣民,既然是為了博弈的社會福利與盈餘紅利,自然不可能支持強烈反博弈的候選人或政策。在全縣型選區如縣長、立委選舉中,為了要獲得人數高達數千的「博弈新縣民」認同,以達過半數選票的支持,有當選機會的縣長、立委候選人預測將不會表現強烈的反賭立場,甚至還可能會與反賭團體進行切割,反賭政策在「博弈新縣民」持續增加下,在全縣型選舉中較難勝出。
博弈公投後縣民新遷人數的量變產生政治生態的質變,其效應有好有壞,有正面、有負面,我們期望馬祖公民審議能力能持續提升、政治人物操作經營手法能自律節制,以及檢調單位能勿枉勿縱確保最後一道防線,那麼地區選民人數無論增加多少,馬祖都能保持一個具有公共精神的民主治理。
縣民新遷人數的量變 馬祖政治生態的質變
- 201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