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戰地記憶 創造旅遊吸引力

  • 2012-12-11
 馬祖曾實施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是世界重要的冷戰點之一,在台灣、大陸,以及老一輩的歐美人士心中,馬祖是一個戰地的符號,因此如何營造戰地特色,創造觀光吸引力,將過去數十年軍管的委屈、苦悶,變成旅遊的資源、賣點,是馬祖觀光發展重要的議題之一。
 觀光客到訪一個陌生地方,就是希望能夠體驗與平常生活不同的經驗,戰地觀光也是文化觀光的一種,戰地觀光不能僅是碉堡坑道的形式展示,而應是一種戰地文化的再現,讓遊客透過馬祖戰地痕跡,找尋戰地生活的歷史,再創造各別自我的戰地想像。
 這幾年金門對於閒置營區的軍事景點經營,企圖心十分強烈,營區大量爭取、展示多元豐富、管理有效確實,金門在軍事景點的開發,在短短幾年之間,可說已經超越馬祖。金門對於步兵、砲兵、蛙兵、自衛隊、軍中樂園等,都在原營區、原碉堡、原坑道設計各別單獨的故事館,值得馬祖學習。這些戰地觀光資源,馬祖都有,但馬祖還在討論時,金門已經「復原」完成迎接觀光客。
 例如步兵的一線據點,金門就做為海防的故事館,並找出數十年前該據點的老照片,設置模擬據點戰鬥生活的人像;而海龍蛙兵曾駐守的據點,金門就規劃為海龍蛙兵館,一進入該碉堡,就可以看到海龍蛙兵的標章,介紹海龍蛙兵的英勇隊史,讓一個不起眼的小碉堡,頓時變身為不看可惜的景點;軍中樂園則原址整修展示,詳細介紹軍中樂園的起源、發展與熄燈,讓遊客看見戰地政務的另一面貌;更不用說還有「民兵」演出砲操的獅山砲陣地,金門人為了拚觀光,重新穿起草綠軍服,讓砲陣地除了靜態展示,更增添動態的真人表演,讓軍事景點更具可看性。
 反觀馬祖的軍事景點如鐵堡、大漢據點等,陽春的只有迷彩塗裝與簡單的解說牌,民眾只能觀看軍事工事,欠缺深度的戰地體驗。馬祖的軍事景點應該再多些武器展示、蠟像仿真、據點故事、影音聲光的模擬再現,讓旅客走進據點、坑道,就走進馬祖的戰地時光隧道。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個軍事建築,都是馬祖官兵辛苦的傑作,同時也是每一位阿兵哥的青春故事,戰地歷史是馬祖重要的資源,公部門在爭取營區移撥之後,應該利用創意與多元呈現方式,讓「死」據點變成「活」據點,讓大時代下的小據點故事,重現戰地記憶,創造旅遊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