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帶動觀光

  • 2013-02-19
 在縣府團隊的接力努力下,馬祖的蛻變,是有目共睹的。金蛇年的伊始,馬祖這富麗島嶼的重要治理轉型方向,即在於深耕友善旅遊環境,用鄉親的真心誠意來扶植觀光軟實力,塑造發展的巧實力。
 近日,由於天候的影響,造成觀光客的滯留現象,鄉親與民間團體不但未因而藉機敲竹槓,反倒伸出援手,讓遊子們備感溫馨。像是於今年1月15日正式啟動的「馬祖旅遊關懷同盟」,結合眾多餐飲業者,在機場服務站免費提供3張面額50元的「滯留客關懷券」,滯留客可憑券免費搭計程車等交通工具及消費,降低其失望感。又如曾有位出來南竿出差的旅客,為趕搭北竿班機返台,計程車業者義無反顧的協助前往機場填寫;候補單,使其深感馬祖居民的熱情與溫暖。一幕幕動人與貼心的故事無時不刻的在上演,扭轉了外人對我們的觀感。
 從民眾和旅客的互動情形觀之,我們深感欣慰,因為這些暖流的注入,象徵著觀光的思維已從早期的「做一次生意」轉為「吸引客人再次造訪」,更昇華成「關心遊子的需要」,從物質的滿足進化為心靈的感動,讓來訪的嘉賓留下深刻而溫馨的印象。
 觀光是我們重要的發展願景,也是長遠規劃的理想。要帶動起這神奇的無煙囪工業,不能單憑公部門的鼓吹擘劃,也不是單賴硬體環境的更新;最重要的,莫過於不用任何成本、也無需大張旗鼓的真誠關心和一抹微笑,迅速溶化人與人間那道厚如銅牆、硬如鑽石的心牆,大幅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感。靠著民間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舉動,所帶來的正面能量,很可能遠遠勝過於砸重金宣傳的效益,發揮「蝴蝶效應」,無疑的是為馬祖做最好的宣傳。
 公部門在推動觀光產業時,除避免陷入模仿與煙火式的政策外,可進一步思考,積極在四鄉五島推動「微笑禮貌運動」,對導覽解說志工紮根教育外,更要鼓吹與號召進行友善公民外交,關懷出外人的需求,照顧生活上的不便,給予一條最清楚的方向指引,真正的有「賓至如歸」的認同感,而不是單純僅向利潤看齊。
 我們認為,馬祖的發展,其實不必花大錢找人氣眾星宣傳;最佳的代言人,其實都在島嶼上,莫過於一位位來訪的貴賓,用口耳相傳的口碑式傳播,迅速將這熱忱與溫馨的形象散布開來,讓馬祖這隻海上蝴蝶鼓動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