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是提升馬祖旅遊品牌的重要管道

  • 2013-07-21
 馬祖目前為臺灣地質公園示範區之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年委託台灣大學辦理地質公園觀光亮點推動計畫系列說明會,以強化馬祖地質公園的社區認同,進而引起社區對地質公園的興趣,讓更多人加入馬祖地質公園推動的行列,讓馬祖在地的特色來協助社區經濟及產業的發展。過去,由於馬祖長期的軍事管制,一般的學術調查活動難及於海岸地形等各種景觀,直到戰地政務時代走入歷史,才有機會窺知馬祖地形的全貌,並透過踏查研究將馬祖地質地形之美呈現在世人面前。現在,馬祖繼續朝著設立地質公園的目標前進,不論是在地景保育觀點或地方永續發展的策略中,都是馬祖不斷求進步發展的重要指標。
 馬祖列島位於台灣西北方的台灣海峽上,由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亮島、高登、大坵、小坵及許多無人島嶼組成。因距離中國大陸福建的閩江口僅54海里,過去即被譽為上天灑在閩江口的一串珍珠。馬祖列島大部份是由花崗岩組成,歷經千萬年的海浪侵蝕以及風化作用,呈現多樣化的地質景觀。包括壯闊的險崖峭壁及海蝕溝,層次分明的節理,彰顯波濤錘鍊的海蝕門、顯礁、海蝕洞等,在馬祖各島到處可見。
 馬祖地景資源豐富,兼具自然及人文之美。地質公園在國際上是對旅遊品質保證的品牌,透過地質公園的推動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馬祖地景之美,並彰顯地質公園的在地價值。馬祖所擁有的特殊地形地質景觀,以及富地方性的人文活動,這些皆是地方最有力的發展基礎。若能藉由地質公園的知識領域及生態旅遊的概念,除了創造出經濟效益,使地方受惠外,亦可促使地方主動投入當地生態及人文資源的保育與維護工作,使得珍貴的資源完整保存,提供馬祖居民得以永續地與這塊土地共榮共存,開創新的產業契機。
 馬祖列島是一個充滿環境教育機會,非常適合結合地質科學和地方社會文化、創造永續社會的海洋地質公園。在永續概念的蓬勃發展下,國人越來越重視自然地景的認識及保育。馬祖地質公園的環境教育,需由馬祖地方紮根、從孩子的教育著手、以社區在地的力量共同推動,進而整合地景保育、環境教育、社區參與和地方經濟的核心價值之永續社會。馬祖地區原有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是具有一定資源價值與意義的。馬祖不但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生態資源如黑嘴端鳳頭燕鷗等,也記錄了過去幾百年來人類活動的歷史。尤其是近數十年的兩岸對峙場景的歷史意義等文化資產,對台灣地區乃至於國際社會而言,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
 馬祖地區近年來因戰地政務解除、政府的投資建設,已褪去神秘的面紗,而展現出獨特迷人的風貌。期待透過地質公園的推動,繼續為馬祖永續發展注入新的觀點,進而朝著更可行且合理的規劃發展邁進,達到自然資源保育與地方產業發展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