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獅子市場改建案挫敗的教訓

  • 2013-08-30
 中央曾經一度推動全國老舊市場的改建,不管是夜市或是市場都是一般民眾最容易接近的地方,也是觀光客到新的地方會去品嚐在地美食的好所在;南竿獅子市場這個暑假幾乎天天都有觀光人潮進入,這是馬祖最大的市場,每天進出的人數相當多,但幾乎也是目前南竿最破舊的公共建物,一度有改建的契機,卻在近三年的歷程中,因地主權益協調未果而破局,不但浪費千萬以上的公帑,也讓公務團隊的努力付之流水。
 獅子市場改建案在南竿鄉代會的臨時會議中被要求進行專案報告,會中代表們最嚴重質疑的就是,中央經費原本就是要進行市場改建,只要安分蓋好市場即可,為何要納入所謂多目標功能的規劃,不但增加協調的困難,也增加原本預算就不足的困窘,邊打戰才邊籌措糧草,這場戰爭自然注定要吃敗戰。
 當然,就公部門來說這也是一場硬戰,雖然裡面的地主不多,但一旦涉及民眾權益的事項,就無法輕易的完成,從一開始要獲得地主簽署土地使用同意書開始就困難重重,每一位地主無可厚非都是從維護保障自我權益出發,即便只是擁有少之又少的土地持分,但缺一就不可,一直到擬定徵收計畫後,才出現轉機獲得全部的土地同意書。
 在協調中地主認為多年來土地被市場使用,土地價值全已喪失,希望可以多所運用,這也是為何後來會出現多目標發展規劃的緣由,然而這一點也正是此案失敗的絕大部分原因。做為市場使用多年,其實即便是私有土地,也可以透過土地徵收的手段,讓土地權利國有化,以符合最大公約數的公共利益。但在民主選舉制度下,沒有任何首長願意用這樣的手段,因此不斷的擴大對地主的承諾,讓單純的市場改建案複雜化。
 目前市場改建案確定結束,經費也已結算退回經濟部,但已經蓋好的臨時市場花了一千六百萬,而廠商也要求違約賠償數百萬,因此這個案子在一事無成後仍得付出上千萬的代價,鄉代會指責相關單位必須為政策挫敗負責,也是無庸置疑,把事情向鄉親交代也是必要。
 現在最重要的是,獅子市場仍然破敗老舊,更有結構安全上的質疑,不能鄉愿的得過且過,應儘速完成結構鑑定,讓所有進出市場使用者安心,另外針對市場何去何從也必須立即規劃,若重新提案改建,則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就讓市場改建單純化,否則另覓他處,總要完成馬祖鄉親的消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