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共鳴共振的縣政服務3.0

  • 2013-10-05
 被譽為「現代營銷學之父」的科特勒博士(Philip Kotler)在其暢銷合著「行銷3.0」中將行銷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行銷1.0」是以產品為中心,第二階段「行銷2.0」是以消費者為導向,而第三階段「行銷3.0」則是追求價值。
 以馬祖的縣政服務來說,也大致符合科特勒的觀點,在1992以前,是戰地政務時期,是馬祖公共政策的1.0時代,主要是以「推動政策」為核心,主政者主要的思維是如何有效地執行與完成政策為核心,強調政策的功能性,民眾的意見只是政策局部修正的美化,如同推出T型車的福特所說,「任何顧客都可以選擇任何他所中意的汽車顏色,但是我只賣黑色的車」,行銷1.0是產品導向的年代;而第二階段則是1992以後的民主化階段,馬祖主政者的思維從「推動政策」轉變為「滿足選民」,各項政策都是以民眾的喜好為主,選票極大化是公共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公共利益被切割成為各別的選民利益,一位成功的政治人物,是以「消費者」為核心,善於公共服務「客製化」。能成功連任的政策,就是好的政策。
 在全球化與網路社群時代,現在馬祖的公共服務政策正走向3.0,政策行銷的主要概念是「價值」,而非1.0年代的產品或2.0年代的消費者,「行銷1.0」強調「功能面」,「行銷2.0」強調「功能面加情感面」,而「行銷3.0」則是強調「功能面、情感面加精神面」,依科特勒的觀點延伸,馬祖公共服務3.0的目標將從一對多的「推動政策」、一對一的「滿足選民」,轉變成為多對多協同合作的「讓馬祖變得更美好」。
 在「行銷3.0」的時代,公共政策決非是利益之交換,「人性價值」是馬祖縣政服務3.0的核心,將政策的對象從「消費者」觀點轉變為「有思想、情感與精神的完整人類」,一個成功的縣政行銷與服務必須要能與社群成員產生價值的共鳴共振,透過參與式的多方協同行銷,讓馬祖變得更美好,創造一個以人為本,能讓人感動的公共服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網路社群興起後,公共治理已成為公民參與的年代,公民不僅是被動的接受者,也是政策的主動創造者。同時在傳播層面,公民也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可以透過網路社群的集結聚合,相互交換資訊,而產生出極大的力量,例如維基百科社群成員的聚沙成塔,阿拉伯之春透過臉書的串連革命。網路社群讓不同理念的人,聚合起來更加容易,因此在「行銷3.0」的今天,公部門應明瞭網路社群成員對於公共政策行銷,將扮演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
 在網路社群時代,縣民不是投票的機器,而是政策的參與者,會在社群中自我表達與合作。3.0的政府應該以真誠為本,言行合一,與縣民的心靈與價值共鳴共振,感同身受,重新重視人性價值,透過與縣民的協力,創造一個更美好的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