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民記者 創造馬祖的新媒體時代

  • 2013-11-02
 馬祖新聞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民國46年在軍方的支持下,成立馬祖日報社,馬祖出現一份屬於自己的報紙,雖然其媒體結構是以黨政為主體,模式為由上而下,觀點充滿軍國思想,但它是馬祖媒體發展的重要一步,為馬祖寫下珍貴的歷史紀錄。
 馬祖新聞發展的第二個時期是民國81年前後,台灣黨外人士衝擊威權體制,媒體由管制轉為開放,而地區民運人士也複製台灣民主化的模式,一舉成功推倒戰地政務,而此時馬祖前前後後曾出現多個非官方媒介,表達不同於官方的觀點,對馬祖的媒體生態,產生極大的衝擊。不過在本質上,其媒體仍屬於少數菁英,報導題材也以政治議題為主,公民仍是訊息的接收者,並非真正的主角。
 目前馬祖新聞發展正處於第三個時期,也就是在臉書、推特、youtube為主流的媒體時代,此時期新聞傳播的特徵是人人都可以發聲,人人都是記者,新聞從過去單向傳播轉變為多個個體的互動參與,一個訊息是否能快速傳播,並不在於編輯台決定是否符合傳統報業的「新聞價值」,而是在網路社群的「分享價值」,只有值得向朋友分享的訊息,值得按讚的事件,才能產生滾雪球效應,不斷傳遞出去。
 在社群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競爭,公民開始扮演重要的傳播角色,傳統學院訓練出來的記者,只是眾多傳播者之一而已,公民記者雖未經專業訓練,但是他們以庶民的論述方式,呈現不同觀點的事件紀錄,甚至讓傳統記者過去所未曾報導的題材,讓大眾開始討論注意。過去鄉親要瞭解某一事件的發展,除了口語傳播外,就必須要等到第二天馬祖日報出報後才能得知,但是現在由於公民記者無所不在,常常一個事件正在發展,熱心的網友就已經張貼在臉書、部落格,公民記者已經完全改變了馬祖的媒體生態。
 公民記者提出多元的觀點批判,提供同步的事件連線,衝擊官方與民間主流媒體的權威與影響力,但另一方面,公民記者與傳統媒體也存在共榮關係,只要傳統媒體、公部門提供的消息,與公民息息相關,一個訊息就能透過社群媒介快速傳播出去,產生強大的參與式傳播效果。公民記者,無處不在、無時不po,他們正在創造馬祖的新媒體時代。